当前的CPI上涨已经不再是结构性的,而是呈现出全面上涨的特点。非食品价格加速上涨。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带动了劳动力工资的持续上涨,从而造成了服务业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我国可能面临长期的、持续性的通胀压力。居住类商品价格的上涨正在成为通胀的“新推手”。笔者认为5月份的CPI可能再次创出年内新高。
通过对比分析今年前几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构成中的商品要素,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通胀形势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在引起通胀的食品类商品价格保持相对平稳,且多数蔬菜价格有所回落的情况下,非食品类商品的价格指数却持续攀升。因此,当前需要特别警惕通胀从食品向非食品领域的转移和扩散。
呈现全面上涨格局。结构性通胀一直是前几年我国通胀的重要特点。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我国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及居住类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这两类商品对CPI的贡献率占比最大;而CPI的其他一些构成因素,如服装类和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是持续下降的,因此物价上涨是结构性上涨,并非全面通胀。
与前几年不同的是,当前的CPI上涨已经不再是结构性的,而是呈现出全面上涨的特点。以4月份为例,CPI构成中的八大类商品出现普涨的局面。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5%,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就连严重供过于求,过去几年价格一向稳定的服装类商品价格也出现1.4%的同比上涨。
非食品价格加速上涨。对比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非食品价格上涨是十几年来最快的时期。尤其是最近几个月,非食品价格一改前几年相对稳定的态势,出现同比逐月上涨。今年第一季度,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是近13年以来的新高;4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2.7%,比前3个月加快了0.2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表明,我国目前的通胀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发端于食品领域的通胀已经开始逐步向非食品领域、服务业领域转移和扩散。一般而言,食品价格容易受自然灾害和生产周期的影响,价格上涨不具有持续性;而非食品价格上涨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长期趋势性上涨的体现。目前通胀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可能面临长期的、持续性的通胀压力。
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已经步入了刘易斯拐点的通道。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带动了劳动力工资的持续上涨,从而造成了服务业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劳动力成本压力将扩散到更广泛的经济部门,带动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尤其是工资上涨将对物价有长期和持久的推动力。日本和韩国在经过刘易斯拐点后,均出现了成本推动的通胀,即高通胀和高工资螺旋式上升的情况。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对CPI权数构成进行了相应调整,居住类价格提高了4.22个百分点。由此,在目前我国的CPI构成中,居住类的权重提高至约20%。调整以后,CPI的变化更加与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趋于一致。
今年1~4月,居住类商品价格累计上涨6.4%,对同期CPI的贡献度达到25%,居住类商品价格的上涨正在成为通胀的“新推手”。而在北京等特大城市,居住类商品甚至已经成为通胀的“第一推手”。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今年1~4月,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3%;其中,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10.8%,住房租金同比上涨13.7%。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中,居住类和食品类是影响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分别拉动总指数上涨2.4和2.3个百分点。很显然,房租已经成为推动CPI上涨的新动力。
另据国家统计局广州、江苏、内蒙古、陕西调查总队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广州、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房租连续呈现快速上涨的态势,部分城市房租同比增幅超过10%,有的超过20%。
推动房屋租金价格快速上涨的直接动力主要有长期居高不下的房价,与房屋直接相关的装修、装饰材料成本上升,通胀预期等。未来一个时期,水电燃气等公用产品价格的上调将继续增加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加大居住价格上涨压力。另外,空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可能致使部分居民由买房转租房,房屋租金还可能持续上涨。
房租大幅上涨,一方面直接推高通胀,另一方面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产生价格传导和扩散效应,降低整体经济活力。此外,房租上涨对城市中低收入租房者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消费者物价指数经过4月份小幅回落之后,5月份的CPI走向成为目前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是继续回落,还是再次创出新高?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5月上旬主要食品价格上涨范围较4月下旬扩大,而且连续3期全面下跌的蔬菜价格出现了变化,部分蔬菜价格小幅上涨。数据显示,5月上旬在受监控的29个规格品当中,有17种规格品价格较4月下旬有所上涨,占比59%;另有两种食品持平,10种商品价格下降。
由于食品在CPI中占居主导地位,食品价格的上涨,再考虑到租金上涨和当前我国通胀的结构性变化,笔者认为5月份的CPI可能再次创出年内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