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智库涉华研究硬伤何其之多
2011-05-19   作者:梅新育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梅新育

  在中外经贸交往中,外国智囊机构涉华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常常会为其母国政府和企业提供指导,有时候甚至对华决策就是以此为据而制定的。在利益集团中介组织和智库发达的欧美国家,这一点尤其突出。令人遗憾的是,外国智库涉华研究中背离事实的“硬伤”太多,对中国营商环境、外资政策的抱怨中硬伤尤甚,即使一些在社会上影响巨大的研究结果也是如此,不能不损害他们研究的价值。
  前不久,中国欧盟商会发布首部研究中国公共采购市场的调查报告——《中国的公共采购:欧盟企业在中国参与公共采购合同竞标的经验》,其中对“中国政府不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多有抱怨。但他们的抱怨真的符合实际吗?从该报告中不止一处的硬伤中可见一斑。这份报告称,中国目前整体公共采购市场的价值估计超过7万亿元人民币;而我国官方的政府采购市场规模数据是7000亿元人民币,相差如此悬殊,何者为正?何者为误?仔细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发现,中国欧盟商会把我国2009年全部财政支出都列入政府采购范畴,这种说法固然有利于慑人眼目,却显然背离事实。
  又如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新近发表了一份讨论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主要关注中国对美投资的报告,其主要结论被中国广泛报道。其中称,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即将迎来新一轮指数级飙升,2009年底海外直接投资存量总计约2300亿美元,到2020年,中国企业将在世界各地积累1万亿至2万亿美元资产。实际上,根据商务部、国家外汇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457.5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上述报告中所说的“2020年中国企业将在世界各地积累1万亿至2万亿美元资产”,指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指的是境外中资企业资产总额,那么既然2009年末已经突破了1万亿美元,2020年就不会只有2万亿美元;如果指的是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1年时间要从2457.5亿美元猛增至1万亿至2万亿美元,这个可能性很小,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这份报告的撰稿人认真读过中国政府历年发布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吗?
  不用更多举例,上述事例已经足以表明美欧智库涉华研究中的硬伤问题何其多。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美欧智库及其研究人员的水平和学风问题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关键还在于美欧从政府到民间普遍抱着唯我独尊的心态,姿态太高,总不肯放低身段了解东道国市场,适应东道国市场要求,总是高高在上地要求别人迁就自己的习惯和规则,正是这种心态遮蔽了本应求真务实的研究人员的眼光。即使一些研究人员认识到了真实情况,西式代议制民主政体和市场化的智库生存环境也决定了他们往往需要片面诠释乃至曲解现实,因为在代议制民主政体下,将问题归咎于别国的“不公正贸易行为”而不是己方工作不够努力,显然更能赢得选票;而在市场化的智库生存环境下,智库们又不得不跟着买方的需求走。
  既然如此,真正想密切对华经贸关系的外国政府和企业该如何改进?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硬伤累累的“研究成果”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外国人可以不吃猪肉 中国人呢? 2011-04-15
· 一个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 2011-03-28
· 外国个税怎样征 2011-03-16
· 《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 2011-03-10
· 外国公务员的反腐“紧箍咒” 2011-03-0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