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
2011-05-17   作者:记者 周晓农 王新明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最近,山东等一些华东蔬菜产区,蔬菜贱到几分钱一斤,还被客商拒收,而城里的菜价却降不下来。西葫芦的地头价,往年一斤0.6元,现降到了0.2元,到北京菜摊的售价仍高达1.5元,这增加的价差,到哪里去了?说没多挣钱,恐怕也没几人信,有利可图,农村的蔬菜,才会源源不断往城里运。
  近些年来地头价与菜摊价的涨落,经常不同步,这只是其中的事例之一。
  保证蔬菜产销不脱节,是个难题。消费者的需求,是个常量。时鲜蔬菜,不便储存,多了就是多了,少了也难补上。而各道经销环节,都只会按常量收菜。少了,会抬高价格收,然后高进高出;多了,却不会多收,菜多价贱,不会增加收入,烂在自己手上,还要增加处理成本。
  蔬菜的各道营销环节,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利多了,经营者就多,利就变薄,就会有人选择退出,各道环节,基本上都形成了合理的利益关系。大体上是,在到达零售摊贩前,以批量求利,每斤菜只赚分分钱。而零售摊点,经营量少,则以高价差挣钱,形成了所谓的“最后一公里”价高现象。
  一个零售摊贩,在菜场里站上一天,卖出250斤菜,不算少了,这大约需要上百个家庭的人到他这里购菜,就算一斤净挣0.50元,也才挣125元。菜贩要起早探黑去购菜,常常还要家人帮忙,菜要清洗,还会有不少损耗,有摊位费要交,他们中不少还是下岗工人,如果一个月连3000元都挣不上,那就只能改行了。
  我国蔬菜产销已经形成的基本格局是,互为产销区、大跨度运销、多品种错时交叉配送。大多数城市,都可以吃到天南海北的时鲜菜。而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却是,一旦因天气种植和采摘期推迟或提前,或者信息不准导致种植错乱,上市过度集中或一时缺货,就会导致菜价的大起大落。
  一些地方为解决蔬菜产销上的难题,提高自产自销率,或者遭遇自然灾害后,大力组织补种,往往与已形成的产销格局冲突,加剧了价格信号错乱,造成更大损失,各地都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而农超对接或产销直供等措施,也只能解决临时性的局部性的问题。
  菜价有波动,或某些品种时多时少,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需要防止的是菜价的大起大落,蔬菜供给的过多过少。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既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一步发挥作用,也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储运系统,畅达供需信息,在促进现代城乡蔬菜产销体制构建上多下功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蔬菜价格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2011-05-08
· 菜价涨10倍罪不在流通环节 2011-04-29
· 调整补贴方式应对菜价暴跌 2011-04-27
· 菜价:通胀新变数 2011-04-26
· 菜价危机凸显农业支持体系缺陷 2011-04-2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