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税负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先后陷入经营困境。其中,长三角地区更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困境已引起全国工商联的高度关注。他们耗时2个多月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的系统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艰难。据悉,该调研报告将递交给国务院。(《文汇报》5月16日) 中小企业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布满整个经济的各个方面和角落,承担为经济发展提供最初循环血液的重任,而且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方便人民群众生活。仅以上海为例,所有企业中99%是中小企业,它们有依附大企业并为其配套、服务的,更多则是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吸收就业占总数的83.1%,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定生活的“大半壁江山”,在经济增长、创新发展、服务群众、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东方网5月16日)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经济适应性强、反应敏感度高,按理来说“船小好调头”,然而,它们目前存在诸多艰辛和烦恼,甚至面临生存威胁。比如,今年以来,由于国家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加上高通胀带来的税负增加,使得长三角地区出现半停工、停工现状。 中小企业首先受到紧缩货币政策等调控的冲击,除了融资难、税负高、生产成本增加等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 第一,实际发展中存在不公平待遇。一些部门和机构存在对中小企业的轻视,导致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比如4万亿元“启动内需”的资金,基本投入国企腰包,银行往往不愿为中小企业贷款等。 第二,当前税制体系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大,特别是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导致服务业重复征税现象严重,税制体系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物流行业存在重复征税现象,60万仓库月税8.5万元,重复纳税比例近50%。 第三,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穷于应付自身“生存”,不能制订长远规划、投入资金和力量进行创新,不能通过提升品牌提高竞争力。 中小企业出现大量停工、半停工状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放眼经济发展的整个大局,这就是根子不稳和基础不稳;基础不稳,地动山摇。有数据显示,在未来10年,中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将要转移和挤出劳动力1.06亿人,但是第二产业本身只能消化解决950万人,剩下的9050万人就业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来消化。如此重担落在中小企业和服务业身上,可是目前中小企业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甚至不堪一击。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来说,都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