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我明确地对宏观经济做出评论,当时的标题就是“松开刹车别踩油门”。从那时起,央行货币政策确实回归中性。尽管,3月21日、4月21日两次提高一次“存准率”,但从央票到期和外汇占款数据看,上调“存准率”基本上是对冲行为,是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置换――用低成本的货币工具替换高成本的货币工具。
不仅如此,我认为,中国加息空间已经基本被发达国家保持低利率政策给封杀了。从一季度央行提供的货币政策报告看,目前,美元贷款利率低于人民币大额存款利率将近1个百分点。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有门路可以获得美元贷款,然后结汇成人民币,在把人民币以大额存款方式存入银行。理论上,可以获得一个百分点的利差。
如果再考虑人民币兑美元一年5%左右的升值,这就意味着:有权获得美元而且结汇成人民币的“特权人士”,身不动膀不摇,一年干干得到6%的收益。这样的无风险收益,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对以低风险偏好的、以套利差为主的“热钱”而言,吸引力之大,无与伦比。
这样的观点或许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国“美元存贷款风险敞口越来越大”。也就是:在美元存款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美元贷款却高速增长。
从4月份给出的宏观经济数据看,总体感觉和3月份还是有区别的。比如,物价高位运行之下的消费依然处于回落态势,但固定资产投资有些反弹;再比如,新开工项目的总投资额增长19.1%,但计划新开工项目却下降1.1%。这说明,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涨,已经使投资成本大涨,同时制约了投资热钱。
大宗商品价格正在报复性反弹
投资从来都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拉动力,如果新开工数量持续降低,同时消费增速回落,外贸又以平衡为目标,那中国经济的动力在哪?新兴产业的发育绝非短期内就可以补上的。所以,不及时调整政策方向,确保经济不失速,那将是十分危险的事。
房地产方向。我们看到的是,在调控政策的作用下,住宅投资增长很快38.6%,竣工面积增长13.8%,但销售面积仅增长11%。与此同时,商业地产――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增长23.8%和26.6%。这说明,房地产投资更多地转向了商业地产。
物价形势依然很不乐观。尽管PPI有所回落,但PPI的先导性指标――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依然维系了同比10.4%的涨幅。所以,未来的情况还需要观察。主要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
现在看,大宗商品价格被美国的“监管和改变交易规则”等手段抑制,但未来走势依然值得关注。因为,发达国家大量发行货币的势态没有结束。只要这个根本动力不去除,其它手段都是“只改变速度,不改变方向”的措施。
大宗商品价格正在报复性反弹。最好的情况是:形成“二高点”后掉头向下,经历长时间的箱体振荡,总体极为缓慢地上涨。这样的势态,也是最可能的势态。如果是这样,中国物价经历一段高位运行之后,到今年第四季度,日子就会好过一点。
从政策层面看,中性政策为主,适度增加贷款或其它社会融资。保住投资增速,绝不能让经济失速将是未来宏观调控的主题。无论松多少,哪怕是不松,但绝不可以继续收紧。继续踩刹车,将是严重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