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刚宣布,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于此次为中国央行自2010年以来第11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1年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调整的时间是在近期房市交易量萎缩之时,显然央行还将动用加息这一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来控制房价。
回头展望,中国早在
2008
年底就准备收紧银根,给过热的经济、特别是飙升的房市降温了。结果未能如愿。为什么呢?真是“多亏”了美国的金融海啸。因为金融海啸,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骤减,而美国是中国商品的最大进口国,中国拿不到定单了;出于无奈,中国政府只得投入四万亿“救市”,这些钱多半进入了房市,使房价继续飙升,弥补了出口的损失,使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率先从危机中脱颖而出。
不过,针无两头利。也正因为如此,加上大量热钱撤出美国和其他受灾国家,悉数涌进中国。这下可“好”,中国一线城市的普通百姓买一套房,需要祖孙三代的积蓄。这一状况,又促使中国政府不得不出台调控措施,来遏止房价上涨过快。
但是很显然,这些日子中国央行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所谓“回收流动性”,表明“救市”措施已见成效,再不及时调控则会物极必反。因为大规模投资的同时,自然将带来居高不下的债务。据悉,除了央行的四万亿放贷,更有7万亿、甚至更多的地方债务。如此高的债务,颇似希腊、及其它濒临破产的欧洲“笨猪五国”前些年的状况。这一警示红灯,肯定引起了决策层的关注。
如今中国的投资者都在观望与猜测,在调控政策下,楼市将会跌多少?当“民愤”稍平或通胀压力略微放缓,政策是否又变回“扶持性”了?纵观前些年,调控房价的相关政策总是在“扶持与遏制”中反反复复、变来变去,目前不敢先于美国采用加息调控,也与股市和房价的上下紧密相连。
事实上,目前全球的实体经济远未康复,
前几天,标普公司宣布,将美国AAA信用评级的前景评级从“稳定”降至“负面”,这意味着未来6-12个月内标普可能调降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主权评级。而欧洲的债务问题更拖住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欧盟出台的纾困方案表明,因希腊、爱尔兰等国欠债巨多,濒临破产,令欧盟不得不伸出援手去堵这些大窟窿,否则将祸及整个欧元区,以至全球。
近三、四十年来,全球多数国家都学美国的经济模式,放松信贷、借债消费,代之以漂亮的口号:“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其结果从根本上扭曲了供求关系,使经济畸形发展。经济指标GDP似乎猛增,就好似运动员服用了兴奋剂,“成绩”是上去了,但一离开兴奋剂就玩不下去了。虽然“救市计划”使金融机构的债务或减少、或扭亏为盈,但那些漂亮的盈余数字,全都是以政府公共部门大幅增加债务为代价。
美欧政府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充分暴露了发达国家的结构性财政问题: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忽视泡沫时期的财政改革。更为严重的是财政赤字化,已成为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模式,货币在债务产生时被创造出来——各国央行的货币基础是通过政府大量发行短期和长期债券;在债务偿还时被销毁,由此形成了债务货币;又无不大力信奉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借贷支出模式,令救市计划“救”到无法撤离的地步,可见资产证券化的毒害之深,就像抽鸦片上了瘾,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跌入了死循环的怪圈:欠债——救市——欠得更多……
中国现在收紧银根,让过热的经济逐渐软着陆还为时不晚,一旦发展到希腊、爱尔兰今天状况的话,就来不及了。因为中国如此巨大,能像美国那样发行国债?能得到欧盟纾困资金吗?届时能指望谁来相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