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正在考虑退出欧元区”、“标准普尔下调希腊评级”等消息近日来屡见报端,相关人士虽在第一时间辟谣或表达不满,但难以阻挡市场忧虑情绪的蔓延。欧元汇率接连大幅下跌,欧盟官员也表示将在数周内决定是否对希腊展开新一轮救助。作为欧债危机起始国的希腊,真的又不得不再次向欧元区其他国家伸手“借钱”吗?不断发酵的欧债危机,让市场再生疑虑:欧盟打破“不救助”规则,让一个成员国为另一个成员国承担债务的方式,能否带领欧元区走出债务危机的泥潭? 一般认为,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是造成欧债危机的关键原因。其实,在欧元区建立之初对此已有准备:一是规定成员国必须将财政赤字控制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内,同时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60%;二是欧洲央行和成员国央行不能为其他成员国承担债务,即所谓的“不救助”条约,这一点在欧债危机爆发后实际已名存实亡。 2010年5月,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和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诞生。前者以发行债券的形式向国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由欧元区成员国按照其在欧洲央行的出资比例进行担保。后者由欧盟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欧盟以自身预算收入为担保。由此,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了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大规模救助计划,随后又与希腊敲定了1100亿欧元的援助资金,并先后签署了向爱尔兰和葡萄牙分别提供850亿欧元和780亿欧元的援助协议。鉴于这些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不断下调,借款利率也相应上升,融资更加需要欧盟及其他成员国的参与。今年3月,欧盟扩大了现有救助机制的规模和用途,建立了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欧洲稳定机制。随着欧盟财政政策工具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相对困难的国家越来越依赖其他发达成员国,而其他国家的财政负担也随之增加。 在理想状态下,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一体化产生的影响,应由“凝聚与区域发展基金”加以协调。该基金包括凝聚基金和结构基金,支持较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新入盟成员国加速经济发展并最终加入欧元区打下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之国际游资的投机炒作,使欧元区本身在政策和制度安排上的缺陷日益显露,严格的财政纪律无法得到很好的实践。爱尔兰等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债务,希腊等国由于劳动力市场僵化导致经济发展滞缓。欧盟财政预算本身规模并不大,因此“凝聚与区域发展基金”对相对落后成员国的作用有限。事实上,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10年间已经凸显。失衡的区域经济发展很难抵御国际风云的变化。 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曾说,制度安排的发展才是改善生产效率和要素市场的主要历史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不断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欧元区财政政策的逐步协调和援助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欧元区的经济发展。但是,没有政治联盟的货币联盟总是问题不断。这也正是欧洲货币联盟的一个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