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成效初显 通胀压力仍大
2011-05-12   作者:朱宝琛  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
  正如业界所预料,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CPI持续高位,已经影响到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人们不禁要问这种通胀还会持续多久?面对通胀,下一步“棋”该如何走?
  这里,有必要先来学习一下这个“5.3%”。从结构来看,“5.3%”中有3.1个百分点是翘尾因素,占同比涨幅的58.5%,新涨价因素占41.5%。从构成来看,食品价格对4月份CPI影响的程度在下降,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了0.4%,同比上涨11.5%,拉动CPI上涨3.4个百分点,影响程度是64%,比上个月略有回落。而食品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为4月份蔬菜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由于天气好转、供给增加使4月份的蔬菜价格比3月份环比下降11.2%,由此引起食品价格环比下降了0.4%。
  由此,我们看到,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所言,“从这些情况来看,我们感觉到整个物价上涨的趋势应该说是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国家关于物价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业界多数观点也认为,虽然现在处在相对高通胀的阶段,但是总体而言,收紧银根、人民币升值和行政措施等政策的多管齐下将能有效控制消费物价指数的大幅上涨。而用行政手段,虽然能抑制物价能产生一定的成效,但这是短期的,同时也使得CPI曲线比较平滑。用行政手段干预通胀,只能说是调控的最后一步,并不是说用行政手段替代货币手段。
  综合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和来自于国外的输入性的通胀压力有很大的关联,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分析的,目前看来,外部输入型通胀仍是CPI数字高企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国内有关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所以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不可小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切实地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基于这一政策目标,吴晓求认为,近期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率或是加息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毕竟“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楼市“量跌价不跌”或引调控升级 2011-05-10
· 后调控时代 催生“换租”现象 2011-05-09
· 调控一周年沪上楼市又有升温迹象 2011-05-09
· 胶着楼市"坐等"更严厉调控措施 2011-05-06
· 胶着楼市“坐等”更严厉调控措施 2011-05-0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机”评估与我国供给型财政政策·[思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4个问题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