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不断落实,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后三季度经济增速继续保持回落态势,全年GDP增幅将从一季度9.7%回落至9.5%左右。同时,社会流动性增长将逐步放缓,商品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和发展,货币政策将由趋紧转为适度。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1.4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4.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减少2.6个百分点。预计后三季度投资增幅将继续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2%左右。
首先,受宏观调控影响,投资资金趋紧。其次,受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完成和“十二五”时期大规模投资尚未启动影响,新开工、施工项目投资增幅降低。但全年投资增速也不会下降太大。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达31.5%,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说明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较强。一季度,中、西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31.3%和26.5%,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4.4和0.3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1.6%,增速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未来看,以三、四线城市和小城镇为主的中、西部地区投资仍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正在承接着传统产业的转移,并且加快城镇化建设也将促进其投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实施,全国性房地产企业正在加快三、四线城市的开发步伐,未来三、四线城市土地财政收入将大幅度增加,地方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3%,增速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但由于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和政府消费增长较快,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5.9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预计后三季度,在政府促进消费政策影响下,在就业形势持续好转、通货膨胀预期有所加大情况下,消费需求增速将略有回升,但总体形势难好于去年。
主要原因:一是居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缺乏坚实的基础 。二是部分消费热点增长有减缓之势。三是居民消费信心和预期较低,新的消费增长点还难以形成。
目前,居民通胀预期较强,一季度金银珠宝消费同比增长51.8%,在抗通胀和避险需求的引导下,今年以来国际白银价格涨幅超过50%,预计未来居民对保值资产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
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32.6%和26.5%,累计贸易逆差10.2亿美元,是近六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净出口对经济增长下拉0.5个百分点。预计后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难以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弱态势不会改变。预计全年进、出口额增幅分别为30%和25%左右,贸易顺差将减至近1600亿美元。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全球经济整体仍很脆弱,下行压力较大。尽管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状况超出市场预期,但由于经济刺激政策已几乎没有操作空间,未来可否持续,不确定性很大。在出口增速放缓同时,后三季度进口增速也将有所回落。一季度,我国进口额占比较大的原油、铁矿砂进口量同比仅增长15.2%和17.4%,但受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因素影响,进口额分别增长43%和87%。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翘尾因素将逐渐减小,外贸进口额增速会略有减缓。特别是一季度汽车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32%和38%,对进口增速提高贡献0.6个百分点。未来看,在我国汽车销售增速大幅回落和全球因日本地震汽车产量下降情况下,我国汽车进口增速将有所减缓,对进口增长的拉动作用会有所下降。
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并不代表我国外贸基本格局发生变化。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仍接近50%,这就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的长期存在,实际上尽管近年来我国外贸顺差不断减少,但加工贸易顺差并没有变化甚至还有所扩大。
在当前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原材料价格与职工工资持续上涨以及融资成本不断增加,而出口增速有所减缓情况下,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仅依靠外贸加工获得微薄利润的企业,要慎重信贷投放;对于有专利技术和服务品牌的企业,则要采取主动“跟随”的国际化服务策略,鼓励其摆脱固有的路径依赖,将产业链延长到国外,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同时,根据今年以来进口增速较快的形势变化,加大对进口企业的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金融服务力度。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相当复杂且势头强劲,在食品、居住类价格涨幅趋缓的情况下,其他非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CPI高位运行的推手,预计二季度我国CPI、PPI将继续高位运行,下半年有望呈现回落态势。
首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其次,国内流动性仍然偏多。再次,能源、资源、土地、劳动力、环境等方面成本上升。最后,食品涨价、房价高位以及实际负利率等因素加剧居民通胀预期。2011年有可能启动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尤其是启动社会保障与物价联动机制,也会成为CPI、PPI走高的重要因素。
但是,后三季度,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因素也不少,物价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核心通胀率仍会在较低水平。一是目前居民实际消费倾向与消费预期有所减弱。代表即期居民消费偏好的M0/M2,2011年1月份创7.91%高点后,逐月下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表明居民即期消费能力和意愿并不高。代表居民储蓄倾向的(M2-M1)/M2,在近期4次加息作用下,逐月走高,3月份已接近65%,超过近五年来64.75%的均值,表明居民储蓄倾向增强。二是2010年粮食丰收成为稳定食品价格的最重要因素,2011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40万公顷,加之抗旱、保生产等政策落实到位,未来一段时间内,粮食价格上涨预期会有所改变。三是食品涨价的季节性因素渐次消失。随着夏季到来,肉禽蛋及其制品、水产品、鲜菜等居民必需品价格,将呈现回落态势。四是房产限购、房产税、加息、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等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居住类价格涨幅将趋缓。五是2010年四季度后,为回收市场中过多的流动性,央行果断采取加大央票发行力度、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等一系列货币紧缩政策,发改委、财政部等7部委联手打出引导规范农产品供给与流通环节等价格临时干预政策“组合拳”,管理通胀预期和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综合考虑全年物价走势,居民消费、出口需求拉动作用趋弱,去年以来多次加息对企业投资需求起了抑制作用,经济增长正按调控预期回落不存在“过热”现象,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不断高企,今年以来亏损面不断加大,尽管目前总体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尚能承受再次加息成本,但会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雪上加霜,预计年内虽不排除再次加息可能,但空间有限。
商业银行面对当前实际利率为负的有利时机,加大吸收存款力度并做好存款、理财等业务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工作。加强产品创新与营销力度,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继续稳步发展兼顾风险与收益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加快研发流动性较好、收益较高的短期信托类理财产品。考虑到一年期以下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适度加大对部分优势行业与优质客户的短期融资支持力度,提高贷款周转速度。适度提高期限较短、变现灵活的货币市场理财产品比例,适度增持随利率浮动赚取利差的债券,慎重选择期限较长固定收益的债券,高度警惕投资利率风险较高的交易类债券。
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06%,对日元汇率升值3.01%,对欧元汇率贬值5.02%,市场机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作用进一步增强。
由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而美元基于美国较高失业率、财政赤字严重、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等,在一季度对主要货币名义指数下降3.66%的基础上,仍将维持弱势状态,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保持升值走势。但升值步伐将有所放缓,对其它主要货币汇率依然保持分化走势。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外贸顺差减少,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增多,通胀压力在二季度后逐步减弱,企业扩大生产盈利需要等,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第二,美国、欧元区价格水平不断上行,通胀压力加大,欧洲央行进一步加息、美联储加息压力增大,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下半年将逐步退出,资本将回流至发达经济体,也将减缓人民币升值步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将呈现前快后缓走势,年内对欧元贬值幅度较一季度减弱,受震灾影响,日本经济低迷仍将持续,日元对人民币仍将呈现贬值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海外布局加快,有关人民币跨境收付、清算、债券投资、交易等办法的明确、发布,与有关协议的签署等,人民币跨境使用配套政策逐步完善,人民币资金跨境循环路径不断建立,人民币跨境使用将进一步加速增长,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人民币升值及国际化进程加快,将使企业加快减持外币资产,增加外币负债,银行外币负债增长受限,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海外分支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拆借、互换等方式,加强外币存款吸收。要优化外汇资金运用,外币资金大量用于清算账户和交易账户,收益率较低。加大外汇理财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力度,扩展外汇交易业务,增加交易结算服务费等收入,探索境外人民币非结算经营业务发展。密切关注汇率变化,加强外币资产的相互转换能力,既要规避结算业务中的汇率波动风险,又要防止币种贬值带来资产缩水。特别是要进一步增强跨国金融服务能力。
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明显放缓,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9%,增速同比下降2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1%,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35.2%,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监测城市总体地价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8.52%,环比、同比增速放缓;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海口等主要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前三个月环比增速连续下滑。后三季度,对房地产调控会进一步持续,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
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房地产调控和市场变化,进一步贯彻落实调控政策,加大风险防范力度。一是进一步坚持审慎原则经营房地产贷款业务,严格执行贷款操作流程,积极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名单式管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成数控制及售楼售地款封闭管理。二是切实做好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工作,严格履行房贷合同和操作程序,杜绝个人按揭贷款业务中出现捆绑销售、乱收费、虚假承诺等违规行为,防范操作风险。三是实施持续、动态的监测机制,加大房地产贷款风险监测力度,常规化压力测试,完善各项风险防范预案,重点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类房地产贷款风险、集团客户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四是在防范风险和商业可持续性的前提下,研究创新对保障房建设及购房等的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房特别是公租房的金融服务力度。
(课题组成员:郭世坤 蒋清海 贾铁真 朱红艳 董积生 许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