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联合利华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进行严厉处罚之后,发改委又约谈了国内6家主要“洋奶粉”负责人,以了解奶粉价格等情况,当中就包括了前期被媒体指“顶风涨价”的雀巢、澳优等企业。一家参与约谈的奶粉企业负责人说,被约谈的过程中,企业被提醒“尊重市场规律”。(据5月10日《新京报》) 从处罚企业散布涨价信息,到提醒企业尊重市场规律,在面对通胀压力的大背景下,“尊重市场 ”的提醒,既是可贵的,也是必须的。 近来,“菜贱伤农”之类的情况之后,蔬菜等食品价格在大幅下跌,大宗商品上周频现暴跌令输入性通胀风险得到了一定缓解,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似乎已大不如前,乐观情绪明显升温。尽管CPI涨幅短期回落迹象明显,但决策层似乎并不想放松对通胀的警惕,防通胀仍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政策重心。 从历史经验来看,运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管制经济矛盾的情况曾多次发生过。甚至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行政手段的出鞘,几乎可以与“通胀极为严峻”画上等号。不管是印象相当深刻的2008年,还是更早前的上世纪90年代,行政手段通常作为宏观调控的“武器”而出现。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在迈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运用“市场规律”管理市场,还需要更高的智慧。 发改委已经提醒企业要尊重市场规律,显然,行政控制价格手段不会是常规项目。在通胀水平居高时,想方设法控制物价上涨,意图良好。在约谈、告诫、处罚之后,不可将“企业涨价”作为物价上涨的原动力。否则,很容易将这轮通胀背后真正的推手模糊。事实上,更多调控通胀的手段,也一直在用。央行已经屡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表态没有上限,一再说,抗击通胀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这些都是在从“市场规律”的角度面对市场 。 因而,厘清炒作这些商品的理由及引发其价格趋势性上涨的原因,据此来不断改进和完善价格调控政策,并通过价格引导、利益驱动,运用市场化手段来调控价格,既是市场的共识,也是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