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不到一个月,爆出免税商品出现过期产品。上海市一游客在海南购买了一套化妆品,却发现商品外包装上的中文标示与内包装的原厂标示不符,原厂标示显示已过期。三亚免税店回应,初查可能是部分新员工误贴标签。 销售过期产品违背商业道德,却屡禁不止。三亚免税店出现过期产品更令人愕然。首先,免税店属于国有专营,产品质量、经营声誉与政府形象密切相关;其次,离岛免税政策尚处于婴儿期,亟待培育信誉度和美誉度,怎能公然销售过期产品,自砸招牌? 缘何出现过期产品,三亚免税店负责人的解释是“误贴标签”。但网络舆论显然对“失误说”并不买账。相关质疑并非无中生有,一个绕不开的疑点就是这些过期化妆品产地不同,出厂日期不同,外包装的保质期却一模一样。对此,有关方面需要给出更有说服力的交代。此外,尽管免税店表示,对于过期商品负责赔偿或是换货退货,但产品好退,影响难消。除了弥补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外,更应一查到底,找出症结所在,追究当事人责任,填补制度漏洞。 “海南离岛免税”的意义,不仅在于制定优惠政策以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更在于通过降低关税,有效刺激内需消费,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三亚免税店承载着免税政策“试验田”的重要使命,探索关税杠杆的平衡技巧、经济成果的分配艺术,为今后消费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参考。同时,国有专营的特殊属性,也使得人们更多了一分期待,希冀其能够成为诚信经营的标杆。 从三亚免税店的半个多月运营来看,免税政策已经过河,配套管理还在摸石头。“过期门”即使只是一次偶然事件,免税政策却是无论如何也“伤不起”。 根据环球退税公司最近公布的报告,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商品总额达6.5亿欧元(约合61.3亿元人民币),蝉联法国购物王的称号。国民的巨大消费力缘何“墙内开花墙外香”?利用好免税政策,盘活国内消费品市场,任重道远,眼下不妨就从严查“过期门”事件、做好诚信经营做起。 (摘编自《新民晚报》5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