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是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后迎来的首个小长假。据新华社报道,其间,三亚免税店“购物游”十分火爆,游客购物热情远超经营方预期。记者提前一个小时赶到现场,发现购物者早已排起数条长龙队伍,免税店开门后,一些商品不到10分钟便被抢购一空。报道称,免税店规模不够大,商品供不应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火爆!是多数媒体对免税店场景的形容。但需要思考的是,如此之强的消费意愿,平时是被什么束缚着?
显然,税负过高导致的高价格抑制了需求。这也是众多评论家分析内需不旺时提出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以境外代购业务作为反面例子说明此问题。
商务部的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5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价格,内地市场比香港高45%、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因为离岛免税税率优惠高达30%-50%,同种商品在免税店比内地便宜10%-35%。照此算一下账,在海南免税店值人民币5000元的商品,在内地可能要花人民币5555.6-7692.3元,在香港要花人民币3831.4-5305元,在美国要花人民币3679.2-5094.2元,在法国要花人民币3230-4472.3元。
对消费者而言,只要额外支付的代购费用加购物款之和仍低于内地同种商品价格,找境外代购组织或个人买东西都是合算的。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20亿元,较2009年涨幅达140%;预计2011年这一规模仍将成倍增长,达到241亿元。但是,这意味着国家GDP和财税损失,因为这241亿元消费额外流到境外了。如果算上未监测的外流消费额度,那国家损失更大。
对需求强烈的物品,只要我们的税费适当降至可抵消代购费即可,那将不仅保住了流失的GDP和财税收入,还可减少公务支出(为打击盈利性代购与走私,2010年9月1日,海关总署《关于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有关事宜》生效。规定外国邮寄进境的个人物品免征额度从原来的500元减为50元,且“个人邮寄进出境物品超出规定限值的,应办理退运手续或者按照货物规定办理通关手续”,从而大规模增加了海关公务开支)。
我们还可以网购业务为正面例子说明减免税费可以刺激消费。
全球知名消费品市场研究机构德国GFK(捷孚凯)集团的调查研究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已超2万家,基本分成B2B、B2C、C2C三种运行模式。每一家网站,都对应着各色网店和不计其数的消费者。
新华社的报道也显示,截至2010年6月,国内个人网店的数量已达到1200万家。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3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逾1000万人,众多大学毕业生、下岗人员通过在淘宝网、拍拍网等第三方网购平台上开店实现了就业。
而最直接的效应则是释放内需,刺激消费。商务部的数据可以作证: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2586亿元。2010年上半年网络购物规模就达到上年全年水平,全年达5000亿元,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突破1亿。而网购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就是变相减免了税费,因为前几年开网店基本属于低税费甚至无税费经营。
在减免税费还难以立即实现的情况下,海南离岛退税政策的成功,明显刺激了各地政经人士。上海、成都、丽江、浙江舟山等旅游城市官方纷纷表示,希望引进“离岛免税政策”或其他形式的免税购物政策。其中上海已提出申请,拟在浦东某一个度假区引入“免税概念”。
显然,为了刺激消费释放被缚的内需,减免税费将是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