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外汇储备亟须“去美元化”
2011-04-27   作者:中国证券报社论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3万亿美元,相当于去年GDP总量的一半。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项重大挑战。中国证券报认为,在美元资产风险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外储经营亟须“去美元化”。短期来看,将一部分外汇储备拿出来成立外汇平准基金,有利于切断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供给之间的直接联动关系;长期来看,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还要与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相配合,尤其是要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方为“治本”之策。
  当前重提外汇储备投资分流的一大背景,是占外汇储备总量半壁江山的美元资产的投资收益在下降、风险在增加。美国国债长期被认为是流动性与安全性最强的资产,但美国超低利率水平加上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联储总负债上升约两倍。无论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还是出现通胀与美元贬值,都将严重损害持有美国国债的债权人的利益。就连标准普尔近期也将美国的前景评级由“稳定”调至“负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储经营亟须“去美元化”。
  建立分类外汇储备投资基金是“去美元化”的一种途径,尤其是在贵金属、原油需求增加、价格快速上涨阶段,强化黄金、能源等储备投资,增加外储“实物化”不无道理。但这也存在一些先天缺陷。能源、贵金属等市场规模和流动性都有限,例如全球黄金年产量约2400吨,而我国外储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这么大规模的交易对手进入商品市场,很容易造成买什么什么涨的情况。另外,国际商品市场也已经金融化,各个品种的价格走势与美元波动都有联动效应,成了“一个硬币的两面”,且投资风险较美国国债更高。商品市场已在高位运行,当前外汇储备再进行实物化投资未必是好时机。还有,全球商品市场 、海外股市、股权投资需要有经验的投资团队,在现有体制机制下短期内难以一蹴而就。
  中国证券报认为,当前情况下,将一部分外汇储备拿出来成立外汇平准基金,更具有可操作性。
  外汇平准基金是指各国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的储备基金,一般由黄金、外汇和本国货币构成。在具体操作中,由政府拨出一定的本币和外币基金设立外汇平准基金账户,由财政部控制,中央银行作为该账户的代理人对账户进行管理。当外汇汇率上升,超出政府限额的目标区间时,就可在市场上抛出储备购入本币缓和外币升值;反之,当本币升值过快时,就可在市场上购入储备放出本币增加本币供给,抑制本币升值。在西方发达国家,外汇平准基金是稳定外汇市场的重要手段,日本也有成功经验。
  利用外汇平准基金,货币当局可以将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矛盾区分开来,这对保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独立性大有好处。由于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央行不得不投放基础货币来对冲外汇增量,这是我国流动性泛滥造成通胀压力的重要原因。发行央票对冲外汇占款的做法也令央行不堪重负。自2003年4月央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至今,央票付息成本高达近万亿元。此外,对冲外汇占款等操作已经影响到央行的货币政策,比如近期存款准备金一再提高,就被认为是出于对冲部分外汇占款的考虑,甚至有业界认为这是“汇率绑架利率”。成立外汇平准基金,可以切断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供给之间的直接联动关系。
  建立外汇平准基金也不妨看作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之所以挥之不去,主要是因为汇率机制僵化和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无风险的单边投机行为,造成了预期的自我实现。而通过外汇平准基金,货币当局可以快速干预外汇市场,增强本币汇率弹性,将有利于形成汇率双边波动,抑制单边套利活动。
  长期来看,中国证券报认为,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要想保值、增值,怎么投资、分流都不容易。缓解外汇储备投资压力的根本办法,是从源头上“瘦身”,在减少增量规模的同时调节结构。
  我国外汇储备过量攀升表面上看是不断增加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但深层次是外汇管理体制结构性矛盾的体现。在欧美国家,居民手中持有的外汇远远超过央行外汇储备。而在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绝大部分外汇资产都必须集中于货币当局,并形成官方外汇储备。
  应该说,货币当局已经认识到外汇体制的困境,并提出“藏汇于民”的改革思路,由国家对外投资向民间对外投资转变,包括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和购买国外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畅通民间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渠道。另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广、即将推出的人民币FDI,都是在贸易和投资中减少外汇依赖,提高本币结算能力,对冲美元波动风险。
  中国证券报认为,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还要与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相配合,尤其是要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这种与国家外汇储备短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情况。可以考虑逐步过渡到比例结售汇制,并最终形成意愿结售汇制。同时建立起真正与国际接轨的外汇交易市场体制,引入多层次市场交易主体,丰富本、外币交易币种,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对冲工具,增强外汇市场定价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外汇储备真的那么神奇吗 2011-04-26
· 外汇储备增加不利于中国银行业 2011-04-22
· 3万亿外汇储备怎么“花” 2011-04-21
· 央行:外汇储备已超合理水平 2011-04-20
· 央行:外汇储备已超合理水平 应多样化分散风险 2011-04-1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食品监管该跳出“周期律”·[思想]张健:股民不能总叼着“奶嘴”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