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人曾说: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这个春意融融的四月,却是食品安全的黑四月,承接上个月双汇“瘦肉精”的重磅曝光,本月的染色馒头、黑豆芽、黑粉条、牛肉膏等妖魔鬼怪轮番被曝光,我们得面对食品安全残酷的现实。 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公众自然要向监管者讨说法。4月20日,苏州市纪委书记沈文祖在当地视察一处菜场时,向监管者三次发怒,苏州电视台播出了沈书记发飙的场景。 市农委的官员正头头是道地讲着监管的成就,沈书记突然厉声问他:你中午喝酒了吗?工作人员尴尬承认。 沈书记要求看菜场检测中心的工作台账,发现记录有空白,工作人员称他们是一周检测一次的,沈怒问:为什么不可以每天都检测?“(一次检测的时间只有)几十分钟,有什么关系嘛。” 沈书记问,检测不合格的蔬菜怎么处理?如果没销毁,拖到其他地方,怎么办?工作人员答:流通环节由工商局监管。工商局一位女副局长接话说:这里的检测结论,是不能作为他们的执法依据的。沈书记第三次发怒:“你们一定要有后果了,才执法?”“那你这样了,面对电视台,你接受采访,跟群众说清楚……” 这位领导言辞犀利,与食品监管人员短兵相接,让人看得过瘾。过瘾之后,也让我们看到食品监管苍白的一面:监管初级农产品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饮酒;查出问题蔬菜的检测人员不负责销毁;工商局说这里的检测结果不能成为他们的执法依据……看似严密的分工监管,却没有一个是靠谱的。这就是一个大城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这就是我们经历一次次食品安全危机后,有关方面亡羊补牢的“成果”! 最近十来年,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但哪一次不是带着“光明的结尾”被我们忘却的?领导重视、理顺机制、加强监督,然后食品安全制度被贴到墙上,写进报告里,甲乙丙丁说上一长串,食品危机倒一次次变成官员的政绩了——别的不说,这几天已经有地方政府宣称,“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了。 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另一方面,“大头娃娃”之后三鹿倒了,三鹿之后双汇也出事了。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到底有哪些进步呢? 作为非专业人士的纪委书记,一眼就能看出问题食品的销毁程序有严重漏洞,职能部门会不知道吗,真的想不出解决方案吗?中国目前的食品危机,监管者难辞其咎。与造假者沆瀣一气者有之,但更多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好比最近的沈阳黑豆芽事件,四个监管部门没有一个有担当的,都称豆芽不归他们管,一个劲地推脱责任。 可见,监管食品安全的背后是监管官员。靠个别领导的雷厉风行,当场发飙,肯定不行。只有让公众有效监督官员,才能让官员对公众负责,主动出击,做好食品监管,监管就不会落在媒体曝光的后面。监督官员的渠道其实也很简单,让有关官员“接受采访,跟群众说清楚”就是了,让公众监督监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