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风险已成为现实。 毫无疑问,在中国当前的外汇结算制度条件下,由于外贸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被动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市场流动性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虽然中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但是在目前全球对主权投资普遍警惕以及资产安全风险使得中国庞大的外汇资产的腾挪空间非常狭小,而在目前中国外贸顺差上千亿美元年增长水平也使得这个效果非常有限。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因此即便是在最新的一个月中,中国微弱地减持了美国国债,还是无法改变当前中国外汇储备过快被动增长的局面。从国际环境来看,虽然欧洲央行已经实施了政策转向,但是在美日央行持续宽松货币政策持续的状态下,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有所反弹。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的外汇占款已经反弹到4000亿元的水平。 而国际热钱的流入也进一步推高了人民币升值预期。据2011年4月18日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算法,过去10年“热钱”年均流入近250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0%。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金融专家们认为,针对目前热钱流入中国的途径,国家需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改变升值单向预期,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化堵为疏,以消除热钱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国外汇储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巨额贸易顺差;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国贷款的持续增多;四是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流入。 从当前的问题本质来看,造成中国流动性的最大因素就在于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使得国内相应政策难以有效对冲。虽然央行已经在17日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这个办法对目前的问题越来越难以应付。事实上,以每次提高0.5个百分点,以央行人民币存款余额来算,一次仅能对冲3600亿元。 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比这个要快得多,数据显示,截至3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3.04万亿美元,从去年二季度的2.45万亿美元多出了近6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万亿元。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绝对的上限。虽然理论上没问题,但是实际上是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因此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事实上,中央决策层过去在许多场合指出过,中国对外汇储备的要求首先是安全,其次是流动,第三是保值增值。这个大原则的确是十分正确的,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否只有购买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一途呢?其实,国债的最大优势可能仅仅是安全而已,在流动和保值增值方面,其他的选择也是不少的。 要想有效消除流动性的关键依然在于消化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央行的资产负债。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到,到1月份,央行资产负债为4.27万亿美元,比美联储还多。而目前的政策都只是将流动性回流到央行,这使得央行的资产负债不断增加,给未来的货币政策实施造成更大制约。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必须尽快给这些过剩的流动性找到一条出路,只要将这些流动性真正放到应有的位置,才能解决中国的流动性难题。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中国已经是一个与美国、欧洲、日本等量齐观的庞大经济体,即便在全球化的时代,原本也不应该如此受制于其他经济体的市场变化。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上述的这种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上,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以及留存利润有可能抵消FDI带来的实际效果。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1日发布了2010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并通过口径调整,对2005年-20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了修正。根据外汇局国际投资头寸表,截至2009年底,FDI累计余额已经达到9974亿美元,接近1万亿美元。这1万亿美元外国在华资产,每年都在生成高额利润,这些利润由于现有资本管制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看好,绝大部分都继续留在国内。 因此,在当前既有体制下,必须要尽快解决好外汇储备的被动过快增长,从机制上减少中国补贴全世界的问题,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有效对冲将来的FDI流出带来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