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胀高企似乎是输入性因素推动的。但实证研究表明,很多情况下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下游制成品价格却保持相对稳定。比如过去几年,石油价格从20美元/桶上涨到100多美元/桶,可下游塑料制品价格却没有同步上涨;铁矿石价格上涨了几倍,可汽车价格还在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在传导到CPI之前要过四道关:原材料成本价格传导系数;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企业利润弹性;流通环节利润弹性。原材料成本可以分摊到整个产业链上的不同生产环节企业共同消化,这也是上游大宗商品涨价、下游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的原因所在。 此外,货币对物价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被高估。当前中国M2过高,很多人都说是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没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活跃的良好表现。M2的主要构成是存款,而这些存款并非是真正的居民和企业的原始存款,更多的是贷款转为存款而成的“派生存款”。中国M2高说明中国贷款活跃,而贷款活跃则是经济向好的直接表现,这与货币发行的关系不大。一个经济体如果其投资不活跃,货币乘数过小,即使发行多少的货币,其M2都上不去。 当然中国M2过大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不同国家对M2的定义不同,统计口径不同。M2与一个国家的融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直接融资为主,则M2数据较小;如果是间接融资,则M2数据较大。 被忽视的地租级差化的过程是造成通胀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用十几年的时间要完成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过程。在中国地租级差化的过程中,包含着两个重大转变,其一是从无地租到有地租,其次是平等地租向级差地租转变,这两个因素都大大推高了通胀。 中国近年的房地产泡沫化就是放大了这一因素。中国GDP七八年才翻一番,而房价从1997年以来已经翻了数倍,这对通胀将是多大的冲击力。当然房价的上涨与地租的上涨并非同步,主要表现为房价上涨快,房租上涨慢。 在经典的通胀理论中,并没有地租性通胀的概念。因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非常慢,地租性通胀不会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通胀的主要根源。而中国的情况正好完全相反,地租级差是中国通胀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