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销仍缺有效对接
2011-04-25   作者:邓建胜(人民日报记者)  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就市场而言,“有形之手”是把双刃剑——它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干预、纠正市场偏差,同时也可能伤及无辜。
  按下葫芦浮起瓢。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刚从温饱线上走出来的农民开始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大胆地“向市场要效益”。然而20多年来,“多了多,少了少”的问题始终存在,市场波动难以捉摸。究其原因,农户的“小生产”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至今仍缺少有效的产销对接。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在三次产业中具有天然弱势:在生产环节,这些农产品没能摆脱春种夏收、靠天吃饭的季节轮回;在消费环节,因为保鲜等原因往往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相对狭小的销售半径。由于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生产周期长,其丰歉情况容易放大供求矛盾,从而强化通胀预期。
  菜价变幻莫测,有季节原因,恐怕也有别的因素。从本质上看,前段时间菜价暴涨并不是菜农盲目提价,而是季节因素和上下游环节物价普涨共同作用的结果。
  菜价一头连着市民,一头连着农民。一些地方倾向于平抑消费价格,却没能在菜价低迷时及时出台措施保护菜农利润。农民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缺少议价权,一轮又一轮的平抑物价措施,从菜摊经过层层中间环节上溯到田头,菜农成为受伤者。若没有长效、均衡的措施,菜价暴涨暴跌恐怕难以避免。
  政策层面如何终结暴涨暴跌?
  首先要正视蔬菜生产者的弱势地位,保证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比照粮食收购的最低保护价,在兼顾市民消费承受力的同时,对一些基本的蔬菜品种进行必要的生产性补贴和价格保护。只有在保证一定蔬菜产量的前提下,平抑物价的举措才能底气十足,游刃有余。
  其次,疏通产销环节,取消不合理的中间收费。特别是在目前大力推广的农超对接中,不仅要考虑平抑物价,也要从政策上为第三产业反哺农业预留空间,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最后,蔬菜产销地政府出面,完善蔬菜产业链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发布完整、权威的产销信息,尤其是田头、批发及零售之间的供求信息,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商务部紧急下发通知缓解蔬菜“卖难” 2011-04-25
· 鲁宁:市场主导蔬菜产销受伤的是农和民 2011-04-25
· 蔬菜生产急需完成公司化转型 2011-04-25
· 山东等部分地区蔬菜滞销 消费者未感到菜价下降 2011-04-24
· 频现蔬菜滞销 农户心急如焚 2011-04-2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食品监管该跳出“周期律”·[思想]张健:股民不能总叼着“奶嘴”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