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会同农业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约谈部分日化、方便面、酒类企业,召开部分行业协会会议,就稳定市场价格、规范价格秩序事项提出建议。此举迅速制止了个别行业龙头企业的价格违法行为,一些企业也因之推迟或者取消了部分商品的涨价计划。但对此,有个别媒体和一些网民认为,发改委等部门的这种行为,有行政干预之嫌,干扰了市场机制的运行。(4月20日《西安晚报》) 真是仁者见山、智者见水。就像下了一场透雨,老农为久旱的庄稼欢呼,游人却为外出旅行的不便郁闷一样,很难找到“所见略同”的观点。同样的道理,对于年收入百万千万的成功人士来说,谁去在乎通胀的预期呀。而底层的普通百姓,尤其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的企业退离休群体,谁要说他们反对发改为约谈企业、稳定物价,纯粹就是扯淡! 最近一段时间,物价的上涨令人忧心。当然,这里的“人”不包括为富不仁的人,他们绝大多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或者是忧心社会稳定的上层政治家们。为什么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把稳定物价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他们看到了物价动荡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而所谓“调控”,就有“干预”、“指导”、“要求”的多重内涵。如果货币政策不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如果不将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放水养鱼,使农产品有足够的储备和投放,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如果不对市场物价进行监管,对那些故意制造混乱、囤积居奇、借机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不加制止,“调控”就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看似绮丽无比,其实都是虚的。既如此,难道“约谈”不就是必要和及时的措施吗? 再者来说,今年一季度我国CPI持续增长,同比上涨5.0%;另据专家预测,CPI未来还将保持趋涨的势头。而且3月份以来,陆续有部分日化、方便面、酒类等企业,在媒体上发布涨价信息,推升了市场的涨价预期。在个别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居民小规模抢购物品的现象,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和行业协会会议,介绍当前宏观经济和价格形势,宣讲价格政策法规,探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之路,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正是发改委的份内之责。反之,发改委倘若不去敦促企业勇于担当,不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能不涨的不涨价,能缓涨的缓涨价,尽可能自行消化经营成本,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就是其严重的失职! 人们在指责政府干预的时候,常常祭起“市场经济”的大旗,以为“干预”就是对市场经济的破坏。岂不知市场经济既需要“看不见的手”,也需要“看得见的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本身有局限性,它的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真正能产生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保证外,还需要有诚实、公正、公平等良好道德的人,操作这个市场。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成熟,不仅一些小的作坊参杂使假、恶性竞争,就连一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也置身其中。比如联华、华联超市出售“盛禄”公司的染色馒头;沃尔玛超市用过期的袋装板鸭为原料,加工制成“樟茶板鸭”向消费者出售;中国食品行业巨头双汇公司,也在沸沸扬扬的瘦肉精闹剧中扮演主角……就都充分证明,在食品安全领域里,一些大牌、支柱企业,也渐渐地失去贞操。缘此,调控的力度就要更大不是更小,就要更多不是更少。况且从发改委“约谈”的实际效果看,一部分原来准备调价的企业,要么推迟了调价的时间,要么决定通过内部技术改造和提高劳动效率,消化一部分成本因素。这就表明,无论是约谈的初衷和约谈的结果,都是值得肯定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