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1974亿美元,其中无法解释的资金流入就高达1600多亿美元,说明了国际热钱正在加快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外汇储备的增长必然带来外汇占款的增加,这也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央票发行越发越多,存款准备金率越调越高却仍然无法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根本原因。为了减少或消除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不利影响,有必要通过加强资本流入管理来有效阻击国际热钱,防范和遏制国际热钱流入。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小幅升值之势。正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加速了国际热钱进入我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1974亿美元,而同期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和不足300亿美元(其中贸易逆差10.2亿美元,FDI303.4亿美元),如果套用“热钱=外汇储备增量-FDI金额-贸易顺差”的计算公式进行测算,那么今年第一季度非贸易、非FDI项下无法解释的资金流入就高达1600多亿美元,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热钱的范畴。从新增人民币外汇占款情况来看,今年3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达到了4079亿元,环比增幅达90%;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总额超过1.13万亿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其实,热钱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加快流入我国的步伐。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仅增加551亿美元,而下半年却急剧增加了3931亿美元,其中10月份当月就增加了1126亿美元。其背后的主要原因除了贸易顺差的恢复性增长外,更主要是由于国际短期资本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流入我国寻求套利空间。从时间上来看,人民币在去年6月份之后开始重返升值通道,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也恰恰发生在下半年。
近期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非正常增长有力地说明了国际热钱正在加快流入我国资本市场。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为了挽救经济,各国央行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历史上罕见的宽松货币政策,尤其是美联储推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加速了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元持续走弱,不断贬值。大量资金涌入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带来了本币升值、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胀水平提高的压力。在中国经济强劲复苏预期的吸引下,大量逐利热钱持续不断地涌入香港金融市场,并希望借道香港市场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
由于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且通胀压力较大,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越来越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1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出警告:热钱进入新兴经济体可能是一个长期现象,持续不断的资本流入可能使其在金融稳定方面面临极大风险。据国际金融协会预测,2011年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资金将有960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
一般来说,热钱追求的是短期收益,只是在资产与资本市场之间游荡,寻求套利机会,因而根本不会进入一国的实体经济。那种将热钱变成冷钱,将短期套利资金变为长期投资资本并为我所用的想法可能只是一厢情愿。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向世人表明,热钱带来的只是虚假繁荣,其危害却是有目共睹。热钱不仅助长通货膨胀,催生楼市等资产泡沫,加剧市场震荡,而且扰乱一国的金融秩序,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储备的增长必然带来外汇占款的增加,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倒逼央行投放基础货币;而为了稳定货币供应量,央行又不得不通过发行票据、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进行对冲操作,回笼货币。这也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央票发行越发越多,存款准备金率越调越高却仍然无法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根本原因。
由于热钱的持续流入,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实施的效果受到热钱流入的严重干扰。尽管经过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上调利率的频繁紧缩货币政策,我国通胀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局面依然严峻,热钱流入加大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困局。
面对当前国际热钱持续流入的市场现状,为了减少或消除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不利影响,我们有必要通过加强资本流入管理来有效阻击国际热钱,防范和遏制国际热钱流入。
首先,要加强对热钱的动态监管。要严格执行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对热钱流入继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同时,还必须加大对境外资金非法流入、非法结汇、违反结汇资金流向管理、非法携带外汇出入境及非法介绍买卖外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其次,要改进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入的监管方式,防范投机资本流入的冲击。这需要加强外贸、海关、税收和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需要改进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个人等渠道的资金流入监管,严格控制短期外债增长,严厉打击地下钱庄和违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行为。
其三,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央行今后应当综合运用汇率、利率等价格机制有意识地引导人民币汇率,改变长时期单边升值的做法,避免给热钱提供持续套汇和套利投机的炒作空间,这样才能切实维护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汇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