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通胀压力应有足够认识
2011-04-19   作者:陈波翀(策略研究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每逢宏观经济数据披露的时间窗口,市场上总有或多或少的“传闻”。后来,“传闻”就成了市场预期的代名词,而其准确性往往八九不离十。
  就说今年首季的数据吧,就不乏被市场精准预期的,比如CPI。3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这意味着即便4月6日央行上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25%,“负利率”依然高达175个基点。还有更为负面的数据,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1%,3月上涨7.3%,环比上涨0.6%。如果考虑到PPI对CPI的传导效应,那么3至6个月之后,CPI或将面临更大挑战。
  不可否认,高通胀时代已经来临。抛开翘尾效应,物价水平并未稳定在年初4%的控制目标,而是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偏离。如果把本轮通胀归结于食品价格上涨,那么我们看到一季度食品上涨了11%。这还是在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之后,价格涨幅的“正常反映”。这也是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城市上涨4.9%,农村却上涨5.5%的原因,农村的价格涨幅,或更能体现真实的市场行为。
  高通胀最坏的后果就是滞胀。逻辑很简单,通胀会压缩大部分企业利润,企业再投资规模减少,就业机会相应缩减,经济增速显著减缓。关于这一点,从PPI数据中已可看出部分端倪。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3月上涨10.5%,环比上涨1.0%。但PPI为7.1%。也就是说,至少有3%的价格涨幅,是需要企业从成本中消化的。
  高通胀对实体经济的压力,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人们常说,加息是对付通胀的灵丹妙药,却很少去思考背后的逻辑。加息,直观的理解无非是消除“负利率”,让老百姓的幸福感不降低。但还可以选择加薪,甚至可以减税,为何偏偏选择加息呢?其实道理并非如此,加息其实是想通过提高企业的资金运用成本,降低企业增加库存的欲望,以此来减少最终投资需求,进而降低整体物价水平。
  如此看来,通胀走高,必然引发加息,加息自然对投资不利。而通胀之后,居民购买力下降,也会影响到消费,经济增长焉有不受影响之理?加息就是这么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抑制通胀,但也会增加外汇占款,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98万亿元,同比多增545亿元。而3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68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其中新增外汇占款就有4000亿元,热钱流入速度可见一斑。
  以此而论,二季度通胀水平依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首先,美元持续贬值,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始终处于高位。油价上涨,上游资源类产品价格难免上调,电价也可能会调整。其次,热钱持续涌入,流动性管理面临困境,央行回收流动性面临不小压力。最后,房价并未明显松动,对通胀调控也十分不利。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环比增长1.19%,更应对高通胀有足够认识,尽力提前在实体经济层面做好准备,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压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新西兰一季度通胀率创两年半新高 2011-04-19
· 以利率汇率市场化应对通胀升级 2011-04-19
· 央行再提存款准备金率应对通胀 2011-04-18
· 通胀倒逼 全球机构被迫追捧风险资产 2011-04-18
· 年内4调准备金率 抑制通胀力度大 2011-04-1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发行审核机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强震与“经济海啸”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