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需要包容性增长
2011-04-15   作者:  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号

 
  张其佐

  昨日(4月14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博鳌亚洲论坛核心议题讨论嘉宾、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全球独家披露将于今日(4月15日)隆重举行的2011年年会核心议题《包容性发展健康、有序的增长》分会相关内容。

  关键词1:包容性增长
  让困难群体更多受惠

  华西都市报:您今天重点将讲什么?
  张其佐:我重点将讲述如何理解“包容性增长”。

  华西都市报:在您看来,什么才是“包容性增长”?
  张其佐:包容性增长(inclusivegrowth)概念由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首先提出。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含义是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展失衡、分配不公、社会差距持续扩大、困难群体利益受损等问题,通过法律法规、宏观调控、管理监督、司法救济等多种手段来创造平等机会,使经济增长成果惠及社会各群体,尤其是让困难群体更多受惠。

  关键词2: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需要“包容性增长”

  华西都市报:包容性增长对中国来讲是具体阶段性和时代性的?
  张其佐:包容性增长着重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较快、收入分配问题相对突出、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情况,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时代性。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我国2010年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占全球比重达到9.5%,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已成功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行列。
  同时,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会伴生各种矛盾,突出表现在分配、需求、产业、城乡、地区结构乃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这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展中国家在迈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拉美和亚洲一些国家就因为不能处理好相关矛盾和问题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发展遇到严重挫折。
  我们现阶段提出实现包容性增长,应该说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当然,等我们经过几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中产阶层占多数的“稳定橄榄形社会”基本形成,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基本实现,那个时候包容性增长的针对性、迫切性和重要性可能就没有现在这样突出了。

  关键词3:解决社会公平
  发展成果要惠及所有人群

  华西都市报:您认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包容性增长”。在您看来,这个“包容性增长”究竟有哪些基本需求?
  张其佐: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就必须惠及所有人群,不能被特定阶层和少数群体独享。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就必须强调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相互包容,不能允许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和产业发展严重失衡。

  华西都市报:看来,您是非常看重“社会公平”?
  张其佐:不仅仅是“社会公平”,包容性增长要实现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的有机统一,需要处理好三对重要关系。

  关键词4:包容性增长如何实现?
  要处理好三对重要关系

  华西都市报:这三对重要关系是什么?
  张其佐:第一,是物质财富增长和人口发展的关系。物质财富增长是保障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人作为劳动力是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关键要素。同时,改善人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既要重视人对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增长的作用,更要确保人成为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生产服务的对象,防止被物质和资本异化。
  第二,是生产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增长是前提,公平是效率的动力源泉,没有制度公平,就难以将各种发展力量加以包容整合,实现效率改进、活力迸发和持久繁荣。在确保实现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应当更加重视解决社会公平。
  第三,是鼓励竞争和发展权利平等的关系。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一部分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先富起来,这一现实和规律应当得到尊重。同时,不能允许国民之间权利配置失衡、社会各阶层出现垄断特权或多元分割。应当为每个公民提供和谐稳定与公平合理的发展预期,保证那些遵纪守法和德才兼备的勤奋努力者获得成功,保障每个公民自主职业选择和自由流动,为每个公民发展提供制度激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以制度驱动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1-04-22
· 警惕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1-01-2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食品监管该跳出“周期律”·[思想]张健:股民不能总叼着“奶嘴”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