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染色馒头”被曝光后,各地工商质检部门均开展了染色馒头的排查。对于各种“加料”的不健康馒头,专家也给出了相关鉴别建议。 人生在世,真是“过到老,学不了”——在识别馒头方面,专家就向我们介绍了不少知识。比如,如何辨别真假玉米馒头?就有“一看二闻三泡”的办法。而如何辨别添加膨松剂的馒头,专家提醒消费者,添加了膨松剂的馒头从外观和手感上是能辨别出来的…… 专家为什么要教导我们识别馒头的知识?这当然是形势的需要,很有必要性、针对性和紧迫性。因为现在上海超市出现了“染色馒头”,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和愤怒。专家于是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传授识别馒头的知识。 照理说,我们不应该辜负专家的好心,应该认真学习识别馒头的知识,可以有助于食品安全。但是,我们实在感到勉为其难。因为若干年来,我们要学的知识太多了。 专家教给我们的识别商品知识,起码有几十种。从如何识别注水的肉、敌敌畏浸制的火腿、抛过光的大米、服过避孕药的黄鳝,到识别致癌的毛巾、人造的皮蛋、伪劣的卫生纸……这种学习活动每年都会进行好几次。这么多知识,我们哪里记得住?只有记在小本子上,带着知识进市场,一边对照一边购物了。 消费者不仅没有可能学习这么多知识,也不应该让消费者学习这么多知识。社会本来就应该是有分工的,工人做工,农民种地,解放军站岗,不能让工人和解放军也同时自己种粮食啊。同理,专家研究食品科学,研究食品鉴定的办法,我们如果也学会了,专家做什么啊? 而对于食品安全的保障,国家设置了许多职能部门,有质监、工商、卫生、药监等等。他们应该把好关口。现在,应该履行职责的把关人不负责任,听任伪劣食品,甚至有毒有害食品进入市场,然后让消费者去识别,这不是太荒唐了吗? 所以,专家官员如何识别真假玉米馒头、如何辨别添加膨松剂的馒头的知识,应该教给监管部门。让他们学会之后,把住进入市场这个总关口,我们消费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购买食品了。而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监管部门确实需要学习,他们根本不懂如何监管。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办公室人员称,一般来说馒头一个月抽查一次,他们来检查,我们就把东西拿到办公室给他们检查,不让他们去车间;他们一来我们就把车间的门关上,不让他们进去。联想到河南瘦肉精的检验,养殖户拿人尿冒充猪尿检测,也可以蒙混过关呢。 当然,监管部门的官员可能并不缺少识别的相关知识,而是缺少责任心,其原因又是我们缺乏有力的问责制度。但无论如何,老是向消费者普及商品知识,老想把消费者逼成专家,是一个误区,更是市场经济下的一个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