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灾难后,核能何去何从?
2011-04-13   作者:高峰(中国科学院教授)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今年3月9日,欧盟发布《低碳发展路线图》,放言要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力度;其中,作为清洁能源重要代表的核能备受推崇。不想一天后,日本东北部发生了9.0级地震,在海啸冲击下,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一时间,日本、美国、德国、瑞典和中国等建有或在建核电站的国家大都宣布将全面核查核能安全,并且暂缓或停建核能项目;国际社会围绕核能发展再现激烈争议。
  站在世界能源发展的十字路口,核能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只有客观地检视核能在世界能源发展中的作用,才能对它的功过及未来作出理性评判。
  核能作为能源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当今全世界最大的核能国家是美国,共建有104座各式核电站,其发电量占了全美总发电量的20%。日本共有55座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一半左右;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核大国,目前拥有核电站18座,核发电机组57个,有80%左右的电力由核电供应,是唯一计划建造更多核电站的欧洲国家。德国共有17座核电站,占总发电量的23%。中国是核能发展的后来者,目前已建成核电站13座,在建的有28座。
  在此次日本核事故之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核能已基本形成共识:核能是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欧盟《低碳发展路线图》报告提出了到2050年降低80%碳排放的目标,而没有核能的发展,这一目标根本无法实现。目前核电占欧盟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占全部“零碳排放发电量”的三分之二。
  就在日本发生核事故之时,美国国会正激辩下一年度的总体预算,白宫提交的有关新能源和低碳发展的预算是引起最大争议的项目之一;国会准备削减这项预算中大部分的支出项目,但唯独完整地保留了核能发展的相关项目。可见,即使日本出了核事故,欧美各国除表示要加强核能安全检查外,基本没有动摇继续发展核能的立场。
  而在反对发展核能的声音中,不难听到一种被简称为“NIMBY”的诉求,这种诉求在世界电力发展之初便已出现,影响着各类发电站的修建,不只是核电站。“NIMBY”翻译成中文就是“不要建在我的地盘”——无论什么类型的发电站或电厂,也不论建发电站能带来多大好处,都不要建在“我这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这可称之为“电站恐惧症”。在各种类型的发电站中,核电站风险似乎最大,所以反对声音最响最激烈,而且民众反对的程度与“我这儿”距离核电站的远近基本成正比。
  尽管与全球气候变化频频引发的环境灾害相比,当今科技水平下发生核电站事故的概率很低,但问题是,一旦有事故,对民众的心理冲击实在太大。所以继续发展核能,要过的关键一关,就是与恐惧心理有关的民意关。
  核能本是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其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温室气体,因此大部分主要的碳排放国家或地区,都将核能视作中长期有效替代石化能源、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客观地说,不容否认,发展核能,从总体上说是功大于过。概而言之,至少有有如下三条:
  其一,如果人类不发展核能,必将加剧国际能源争夺,引起能源价格攀升,甚至造成国与国冲突,综合损失将远大于某次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损失。
  其二,以太阳能等替代石化能源尚需时日,而核能可以作为过渡,为阻止气候持续变暖赢得时间;而如果不能延缓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也将比核电站事故损失大得多。
  其三,发展核能有助于提高能源供应的本土化程度,改善能耗大国的能源供应稳定性和独立性。重视核能,是一个国家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角度综合考虑的结果,包括考虑当今世界经济低碳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的确,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更加严密周全地研究核电站设计、运行管理、应急抢险等全过程安全,不断改进技术,务求保险、再保险;建设核电站,必须充分考虑民众特别是周边地区居民的心理感受,取信于民;也必须针对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中暴露出来的废弃核燃料安全处置等问题,拿出切实可靠的处理方案。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否定核能,否认核能功大于过的事实。否则,一次核事故,不仅将成为核能发展之痛,也将成为世界能源整体发展之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等级提高至7级 2011-04-13
· 日本正式宣布将福岛核事故升为7级 2011-04-12
· 日本首相说福岛第一核电站很可能报废 2011-03-30
· 福岛2号反应堆辐射浓度创新高 2011-03-28
· 福岛核危机“冲击”德国 2011-03-2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发行审核机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强震与“经济海啸”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