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为顺差139.1亿美元。 中国多年来不但年年顺差,就连季度和月度的逆差都很少出现。现在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季度逆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对于习惯了依赖海外市场的企业来说,出现季度逆差,也许会感到海外市场的容量已经到了极限,而那些具有“出口创汇”、“顺差带动就业”等旧的思维的人,可能会感到危机。然而,世易时移,出现季度甚至年度的贸易逆差,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 不过,即使是从过去的那种出口创汇和顺差带动就业的旧观点来看,这次出现季度的贸易逆差可能只是特殊时期才出现的结果,远不是中国经济的常态,更不是中国经济已经顺利转型到了新的阶段。第一季度出现逆差,不是出口少了,而是进口金额上去了。在进口的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均价普遍出现明显回升。 根据海关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原油6341万吨,同比增11.9%;进口额达436.91亿美元,同比增39.1%,其中进口成品油1103万吨,同比增27.7%;进口额77.90亿美元,同比增51.7%。原油进口金额远比进口数量上升快得多。同样的,一季度中国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296.29万吨,同比下降15.6%,但是进口额则达85.90亿美元,同比增9.5%。可见,进口额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的,并不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运行态势造成的,所以中国过去的那种进出口路径并未改变,一季度的贸易逆差不值得怀旧的人惊吓。 但是,在进出口的金额变化上,在多年的贸易顺差之后,出现一个季度的贸易逆差甚至全年贸易逆差,对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却有利。目前中国经济的最大疾患之一,就是通货膨胀问题。而这些通货膨胀主要是货币投放过多造成的。这些投放过多的货币,主要投放途径之一就是外汇占款的猛增。外汇占款的猛增,其主要渠道就是出口顺差导致的。即使是那些资本项目和少量的热钱,也是看到由于长期的顺差导致人民币有升值压力,从而进入中国追逐泡沫收益,最终同样推高外汇占款。出现更多时期的贸易逆差,以及由此会减少进入中国的资本和热钱,就会使得中国经济中的货币过量投放的渠道减少,进而会减缓中国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投放,从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而一季度在中国出现一定的贸易逆差,直观上就是物资进来的多些,货币出去的多些,有利于缓解国内通胀。 同时,连续出现贸易逆差,企业和经济人的思维慢慢地会改变,变依赖外需市场为开拓内需市场 。当企业对国内市场重视时,国内市场的产品质量和价格问题也会得到改善。价廉物美,则会扩大中国的内需市场的容量,从而扩大就业,因此过去的那种依赖海外市场提供就业机会的局面也会改变。 因此从大局上来说,中国目前出现一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贸易逆差,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民生实际上是有好处的。过去旧的依赖于顺差的思维需要改变,不妨乐见这种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