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入WTO、成为外向型经济体以来,我国出口与外汇储备节节上升,但这一进程有逐渐中止的趋势,以内需替代外需的趋势逐渐显现。
4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我国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失去了竞争力,却意味着进口增长、出口结构调整已步入深水区,扩进口、减顺差成为基本政策。
一季度出现外贸逆差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虽然出口逐月增长,但是进口增幅大于出口。
进口增长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因为从去年开始,国内通胀加剧,大量进口原材料有利可图,除了实体经济之外,其他的期货投资者也加入了资源类产品的进口行列。另一方面,国际通胀影响使全球资源类产品价格上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铁矿砂进口均价为每吨156.5美元,上涨59.5%;大豆进口均价为每吨573.9美元,上涨25.7%。油价更是上涨了不少,并仍有涨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通胀上升,进口资源产品到达临界点,从3月份开始,中国对铁矿石、原油、大豆、铜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甚至负增长的情况。
进口的大量增长尤其是资源类产品的大量增长,说明中国外汇使用的基本政策发生了逆转,中国下决心抑制庞大的外贸顺差,内部摧抑国内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外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庞大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被摒弃,而是急于变成资源,以免最终成为废纸。2004年后,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有识之士呼吁央行将外汇储备转变成黄金、矿产等资源,直到现在,当中国的外汇储备成为全球央行与投资机构的追逐之鹿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使用终于发生了根本变化,纸币不再是财富,只有货币的抵押物贵金属与实体经济需要的资源,才是真正的财富。
中国出口增长正在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出口结构有所好转,这一过程将非常缓慢。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2320.3亿美元,增长22.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8.1%。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969.6亿美元,增长27.8%;机械设备746.9亿美元,增长15.5%。同期,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平稳增长,其中服装出口284.6亿美元,增长18.4%;纺织品201.7亿美元,增长32.7%;鞋类88.3亿美元,增长21.6%。
我国出口远未恢复到2008年高位,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出口利润无法覆盖成本的增长,出口的上升很多时候是赔本赚吆喝。据此次机电商会在广交会调研发现,受大宗原材料以及劳动力价格上涨影响,机电出口商的综合成本增加了至少10个百分点,而出口成交价的增长并没能赶上成本的增长。中国出口的产品尚未获得议价权。
虽然目前我国还不会出现全年贸易逆差,但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是个标志,说明我国的贸易政策与外汇使用政策处于急速转变的过程中,未来贸易顺差越来越少是大势所趋,直至中国的基础货币发行与外汇储备脱钩。
无论遭遇多大的阻碍,中国的内需经济将逆势前行,而贸易领域的数据变化、结构变化,只是观察的一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