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能否在2011年推出,是眼下市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以笔者之见,尽管受资本账户管制及相关监管措施等因素约束,但从今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形势看,在上海推出国际板似已水到渠成。 首先,大量外资企业存在大规模融资需求,这是促进国际版推出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中国仍然实施较为严格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企业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外资企业更是因为面临较多风险与企业治理结构的“非本土化”而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事实上,银根收紧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中国经济的“硬着陆”风险。然而,在面临较大通胀压力情形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却是政策决策者的唯一选择,因为如果货币政策过于放松,必然会对未来经济形成冲击,并可能造成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那么,在收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如何降低宏观经济的“硬着陆”风险呢?笔者认为,鼓励企业更多从资本市场中获得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办法。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来看,大中型企业可以从主板市场中获得融资,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则可以分别从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中获得融资,但由于“国际板”的缺位,导致目前外资企业仍无法从股市中获得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从这个角度分析,推出国际板市场,允许外资企业从资本市场中获得融资,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理想选择。 其次,允许更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国际板市场,也有利于中国股市行为的规范和监管体系的健全。被允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外资企业,主要是信用评级较高及公司管理机制较为规范的国际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一旦进入国际板市场,一方面将带来公司治理的示范效应,同时也因为其“蓝筹股”的功能,可以成为中国股市的“稳定器”,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助于稳定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第三,允许在中国运营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融资,事实上也降低了中国面临的资本流入压力。如果无法从中国市场中获得资金,这些外资企业将被迫向母公司借款来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这意味着资本流入。但如果这些企业能够从国际板中获得融资,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资本流入的压力,从而部分减少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在客观上也有助于缓解目前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 第四,允许外资企业通过国际板融资,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在提供金融工具上公平对待境内外企业,这将减少在海外市场上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批评,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值得指出的是,一个更具有市场深度的资本市场,有利于中国建设一个更具有弹性的汇率体系,并推动资本账户的开放。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将引导资本的有序和有效运行,也将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成熟和市场化,并在长期内为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确实,在对资本账户开放问题上,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担忧,即一旦开放资本账户,资本的跨境流动,可能会造成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最终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从很多新兴经济体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自身金融体系的成熟与否,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先决条件,如果国际板的推出,允许具有成熟市场经验的企业实体更多参与中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将推动中国国内金融体系的更快成长和更快成熟,并为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才具有更好的制度性基础,也可以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实施留出足够的空间。与此同时,国际板的推出,也将推动企业在国际结算和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资金,这将有助于有效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由此看来,中国推出国际板市场,早已不存在太多的制度性和理论性障碍。至于对推出国际板的路径选择,笔者认为,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都可以借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我们的思维局限和茫然恐惧,也可以给中国资本市场补上重要的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