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二三线市场者得天下”。在汽车行业,这句话若放在三四年前,恐怕还只是个口号,那时,二三线市场被称作中国车市待开掘的“金矿”。2009年以来,在国家一揽子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推动下,这座“金矿”开始爆发,有力支撑了车市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一线地区乘用车销量增长42.6%,二线地区增长56.5%,三线地区则增长了67.7%。在当年全国乘用车300多万辆的增量中,一线地区仅占80万辆左右,二三线市场的销售贡献率则超过了70%。2010年,这一趋势愈发明显。在北京等大城市出台或者酝酿出台车辆控制措施之后,深耕二三线市场,更是成了2011年车企“突围”的主攻方向。 然而,一项调查表明,在二三线市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县城以下、中西部地区的地市以下市场(也称作五六级市场),真正为满足当地主流消费者需求而专门开发的车型还很少,能为车主提供高质量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经销商也不多,很多车主在车辆购买、使用、维修、保养等环节很难享受到像一二线城市那样的服务。 更大的鸿沟在观念上。上海通用雪佛兰品牌是业界公认深耕二三线市场的成功者,他们的设计人员曾遍访二三线城市,以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为蓝本开发了月销量过万的“全民理想家轿车”新赛欧。可是,在经销服务人员进入二三线市场的初期,他们却发现很难与客户顺畅交流。原因很简单,当地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认知以及购车需求与大城市差别很大。不入乡随俗仔细调研,不沉下心来认真耕耘,仅凭以往习惯的推广方式、推销语言,很难取得共鸣。 不久前一场针对二三线市场的研讨会,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问题。据会议组织者介绍,为了给与会专家、企业领导和媒体一个近距离接触二三线市场的机会,会议设在了距离北京两个多小时车程的河北省某县。研讨会气氛热烈、真知灼见也喷薄而出,可是当晚宴结束后,不少车企领导宁可开两个多小时夜路回京,也不愿在小县城里住上一宿…… 其实,放下身段,沉下心去,才能真正了解二三线市场的需求,才能开发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推出的服务也才能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这一切最终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汽车如此,其它产业亦如此。启动二三线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是我国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头戏,也是企业调整市场结构的着力点之一。为此,国家没少出政策,什么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农机下乡……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好政策虽然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拉动了产业发展,但仅依靠自上而下的推动,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与一线市场相比,目前在我国广大的二三线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交通、食宿、休闲、娱乐等环境还比较“清苦”,开拓市场也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希望更多的企业能放下身段、沉下心去,主动研究市场需求,用创新的模式开发性价比高、可靠性好的产品,提供更加便捷的售后服务,在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为我国消费结构调整做出一份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