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长时间世界性货币超发之后,全球正在面临着通胀的第二波浪潮。较之2006年到2008年本世纪第一波高通胀时期,新近一轮全球性通胀大潮,势头或许更为凶猛。
如今,全球商品市场涨声一片,不断进行着各种“创新高”的资产泡沫游戏。纵使中国在清明假期结束的最后一天,再度升息以遏制不断迸发的中国需求,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国际市场的继续上涨。
4月6日,黄金价格首次冲上1460美元/盎司,距离2009年笔者预期的1500美元/盎司仅一步之遥。伦敦和纽约市场原油价格则是早就站稳在了100美元/桶,似乎随时朝着2008年的最高点飞奔而去。有色金属、农产品、粮食价格亦都是纷纷创出新高。其实,商品市场的泡沫化水平已十分严重,衡量商品整体涨幅的CRB指数更是早已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前的巅峰。
过去十年,全球GDP翻了一番,无论从什么经济指标衡量,都可谓历史上最繁荣的十年。不过,眼下几乎所有国家的民众,都很难感受到生活水准的同步提升。欧美各国还在经济复苏的罅隙中挣扎,北非中东虽然资源丰富但是社会长期不稳,新兴市场国家则普遍遭受资产泡沫和恶性通胀的袭扰。焦虑成为各个阶层较为独特的生存风景线。
实际上,三年前由于我们采取了注射强心针的货币政策,所以,整体价格水平出现大幅攀升是必然的,但这是刮骨疗毒式的变革。
由此,民众通胀预期迅速转换,囤积、抢购等行为大量出现,加上新兴市场国家行政干预过强,部分商品价格长期被压制,进一步造成供求关系失衡。
如此一来,全球就形成了这样一幅奇特的图景:资产市场泡沫狂飞、通胀预期覆水难收、实体经济普遍低迷、纸面繁荣成为常态。而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这次“新泡沫拯救旧泡沫”的行动不过是在重复过往。“历史不会重复,却会押韵。”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这句话,多么生动地描绘了当前世界经济的未来必然后果。
接下来的几年,各国央行必然会出现一轮极其“手忙脚乱”的收紧货币的潮流,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已经在去年就开始了急切的紧缩动作,澳大利亚则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加息周期。昨晚,欧洲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历史低点1%上调至1.25%。市场预计今年将有三次这样的升息行动。
中国面临的通胀形势也较为严峻:货币增幅始终维持在16%以上;多数要素价格存在潜在的涨价因素;人口红利正在减退,此外,还面临着输入性通胀。多重因素叠加之下,CPI的走势牵动人心。此外,由于受房地产泡沫“绑架”,M2占GDP比已经接近两倍,资产价格通胀和社会投机氛围严重,都加大了治理通胀的难度。因此,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经济转型,真正回归到“实体为本,虚实相生”的格局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