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在参加“两岸金融研讨会暨高峰论坛”时表示,随着竞争的国际化和混业经营的发展,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督存在很多问题。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行一会体制。
曹凤岐表示,金融监管问题在金融危机以后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国际上已经提出来了。去年7月,奥巴马总统签署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中国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也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带来三点启示。
第一,中国应该走统一监管之路。中国现在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现在世界各国为了加强监管,相当一部分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监管。
第二,加强宏观金融审慎性监管。过去主要防范个别银行的风险,认为个别银行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整个的银行风险,包括巴塞尔协议一、巴塞尔协议二都强调对单个银行的监管,防范个别风险。现在看来应该加强宏观审慎性监管,银行体系风险并不是一个银行的事,可能宏观体系的一些问题,所以巴塞尔协议三现在深化金融监管,尤其是强调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个别的银行是非系统性风险,像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系统性风险,这不是个别银行内控可以解决的,所以监管的重点应该转向宏观谨慎性监管。
第三,注意保护投资者的权益。金融危机爆发除了监管不力之外,还有华尔街老板们的贪婪和疯狂。他们只会向政府要钱,甚至他们向政府要救助的也是坐着飞机去,破产的时候拿高额的赔偿金,因此如何保护投资者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美国设立了投资者保护局,对信用卡、抵押贷款等等进行管理,这对中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曹凤岐表示,从中国的金融结构、金融发展来看,中国的分业管理还是适合目前的情况,一行三会还在发挥作用。但是随着竞争的国际化,混业经营的发展,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督存在很多问题。
曹凤岐进一步指出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存在的四个问题。第一,金融监管的内容和范围狭窄,监管的手段比较落后。第二,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监管混业经营和控股公司,而且在中国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没有非常明确。第三,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机制。第四,出现分业监管真空、监管错位,被监管对象可以钻监管漏洞。另外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已经阻碍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对曹凤岐的看法表示赞同。他认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金融体系的改变,现在的金融体系都朝着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转变,分业监管的不适应性越发明显。同时商业银行受到了所有人的监管,央行、银监会、保监会等等都监管它,但是对其他的金融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就不是这样,所以从金融机构功能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认真研究今后的监管模式。
对于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监管模式,曹凤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行一会体制。
“在三会之上再建立一个金融监管机构,即中国金融监管管理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通盘制订政策、统一监管标准和执行法律。在其下面设立三个委员会,第一个是金融审慎监管委员会,第二个是投资者保护委员会,第三个是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曹凤岐说。
曹凤岐表示,可以将原来一行三会的宏观监管和微观监管转到投资者保护委员会下面,负责保护投资者,包括协助投资者的申诉、仲裁乃至诉讼,而且对一些衍生品进行审查。
曹凤岐认为,中国人民银行下面的金融稳定局很难担当起整个金融稳定的职责,无法把银行证券都包含在里面,很难发挥出稳定金融的作用。可以考虑将金融稳定局升格为金融稳定委员会,放在金监会下面。然后在金监会下面的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还是各负其责,分别对银、证、保业务进行功能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