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日公布的公车数量成了焦点,因为北京市财政局公布的公车数6.2万辆和市民的实际感受大相径庭。一时之间,诸多媒体争相表示质疑,还有不少网友认为过于“保守”。 针对质疑,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予以回应,除了此前解释过的统计口径问题,他还特别指出,在京公车并不等于都是北京市的公车。因为北京财政部门并不掌握中央国家机关、央企、部队和外省市驻京单位的公车数量,也无法公布这些数字,所以网民的直观感觉是数字太小了。(4月6日《京华时报》) 6.2万辆是否是北京市的全部公车数量各种说法都有,但在京公车并非全是京籍这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比起北京本地行政机构的公车,中央国家机关、央企、部队和外省市驻京单位所总共拥有的公车数量估计只多不少。比如媒体曾报道过2006年中非论坛期间,北京封存了49万余辆公车,这其中就既包括北京市属各机关单位的公车,以及在京中央国家机关、部队、央企、外省市各级驻京单位的公车,而且是按比例封存,并非全部。窥豹一斑,由此足见在京的非京籍公车数量并不小。 此时此刻强调在京的非京籍公车数量,在笔者看来,并不全是为了推卸责任,也多少体现出了一些孤掌难鸣的无奈。尽管公车致堵和公车消费的问题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存在,也是最能撩拨民众敏感神经的话题之一,但目前却只有北京一地公开。而尽管北京公布公车数量一事近日关注度颇高,但作为首个公开2011年预算的中央部委,财政部近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预算数据内仍不包括三公消费,公车数量及使用情况在预算中更是难觅踪影。 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因其作为首都所必须肩负的职责,本身就承担了更沉重的交通压力,而其监管权限却仅能针对本市本地,在缺少在京中央国家机关、部队、央企、外省市各级驻京单位配合联动的情况下,北京独自公布出来的公车数量难免与市民感受不符,遭遇质疑,甚至被人觉得诚意不够。 我们当然希望对公车等三公消费的公开能够一步到位,但也必须承认任何发展进步都是循序渐进的结果,都需要时间,需要理解,更需要各地各部门的配合。北京市公布的公车数量也许确与事实有出入,或者只公布了数量没公布购置费和运营费等消费清单确实让人觉得公开得不够彻底,但其行为本身至少体现出了政府行政透明和信息公开的一种尝试,对此前民众强烈呼吁公开公车相关信息的要求予以了积极的回应。如果全国其他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单位、部队、央企都能逐步跟上,相互督促,良性“竞争”,那么各地各机构的公车数量也好,三公消费公开也罢,离民众的期待或许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