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到底能用多少年?
2011-04-06   作者:沈彬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清明节已经过去,但关于墓地使用年限的问题,又有了新的“权威”说法。据新华社报道,民政部有关负责人称: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墓地的使用期限为20年”,这种提法存在误区。所谓“20年”的说法不是指墓地的使用年限,而是指护墓费以20年为一个缴费周期,只要按期交纳护墓费用,即可继续使用墓地。墓地使用期限一般为50年或70年。
  个人不觉得媒体有误解:在20年以后,只有缴费的才能继续使用墓地。至于70年的土地使用年限,那跟墓主人及其在世的亲属关系不大。因为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李波就讲得很清楚:我们一直强调,墓地只是租赁关系,不是产权关系,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相当于国家把70年的土地使用权交给房主,房主以20年为租期向租客出租,所以那个70年本与租客无关。
  与其纠缠于文字,不如直面当下现实问题的要害所在,再来评判这个20年的规定是否有道理。
  首先,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在墓地问题上,国家规章一贯强调“严格限制墓穴占地面积和墓穴的使用年限”。
  其次,墓地的长期管理费用,谁来承担?有网友把墓地“过期”后的续费,比作“物业费”,有一定道理。山东、广东等出现的这些“过期”公墓,需要续的管理费,每年最多二三百元,相对于购墓费用的确不高。但“墓地过期”的口子一开,可能有严重的后果:没能续费的坟作为无主坟“集中处理”。之后,公墓经营方还可以在70年的墓地使用期限里再卖一次墓地,甚至卖到三次。这显然有悖于社会风俗。
  另一方面,祖宗坟墓在国人心目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死无葬身之地,是国人最大的忌讳。20年之后,就以“过期”的理由折腾死者,妥当吗?
  以上三个方面是墓地问题的现实背景。因为土地有限,城市化发展迅速,所以永久的坟墓是不现实的。就上海来说吧,如今市中心里的几个公园,比如静安公园、淮海公园,当初都是公墓。但这些坟墓被处理时,一般都有百年历史了,相对来说,对在世亲属的影响不大。但民政部的这个20年规定,委实太短了。
  这个20年的规定,不是出自国家法律,也不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而只是1998年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为什么当初规定为20年?民政部副巡视员、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张洪昌表示:20年为一代,当初这么制订就是基于“一代对一代负责”的考虑。
  其实,“限期墓地”的问题,也是中国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大城市实施严格的限制墓地政策;到了“文革”期间,上海几乎所有的公墓都被毁坏了。《非诚勿扰》里葛优说:他出国那阵子(改革早期),国内就没公墓一说,只有烈士才入葬公墓。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群众的富裕,才有了对公墓的需求。中国城市周边的很多公墓都是1980年代开始建设的,当年有着种种阻力,所以在“摸石头过河”指导思想下,才有了20年期限这个规定。
  现在,当初的决策遇到了舆论压力。关乎亿万人“永久归宿”的事,就由一纸《通知》决定了。妥善对待逝者,体现着一个民族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公民的情感和财产权,也应是政府决策的逻辑起点;同时,节约土地是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在这些前提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十几年前的这个“20年”的规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墓地使用”的真正误区被回避 2011-04-06
· 墓地使用期限50或70年 2011-04-05
· “墓地游”热美国 2011-04-01
· 违法墓地是哪种需要尊重的“历史” 2010-06-08
· 墓地可顶一套房首付 福州天价墓地令人咋舌 2009-04-0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汤敏:用特殊方式培养精英人才·[思想]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转变调结构方式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