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在中央部委中率先公开今年的“部门账本”——2011年部门预算,将行政运行支出等情况首次公之于众。其用于工资、办公费等日常经费方面的行政运行支出为3.7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6594万元,增幅达到21.58%。 2009年有关方面曾承诺“中央部门预算三年内全公开”,2010年国土部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央部门,今年财政部又率先公开部门预算。这表明一个民主财政时代已经到来。尽管有的部门预算公开显得粗枝大叶,但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相信会越走越好。 在政府部门中,我格外关注财政部门的预算公开情况。这是因为,各级财政部门具有其他部门不具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比如,财政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显然,如果财政部门自己预算公开越细,不仅能促进各个中央部门详细公开本部门预算,还能促进地方政府详细公开地方预算。从某种意义而言,财政部门预算公开情况具有示范效应,即财政部门预算公开细,则其他部门细;反之,如果财政部门预算公开粗,则其他部门很可能也粗。 预算公开作为民主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公众满意,不仅需要完善的《预算法》提供法律保障,也需要舆论持续鞭策,更需要财政部门带头示范,各个部门自觉改革。现在,《预算法》正在修订,舆论也在持续鞭策,下面就看财政部门能否带个好头,各个部门是否自觉改革。 财政部今年率先公开部门预算,就积极性而言值得肯定;而且,财政部首次披露行政运行支出,把几项大支出内容首次细化到了第三级即“项”,也带了个好头。不过,登陆财政部网站发现这份预算案与公众期待还有距离。比如,没有像香港预算案那样细化到一把椅子,再如,财政部的“三公”支出看不到。 尤其是“三公”支出,公众最希望在预算案中看到。“三公”支出何以未露面?不得而知。或许有人认为,今年6月将公布201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明年6月很可能公布2011年“三公”支出。但我以为,“三公”支出不仅要在决算案中看到,也要在预算案中看到。 即使明年6月公布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也不一定就能看到财政部的“三公”支出。这是因为,明年6月公布的很可能是中央部门“三公”支出的总体情况,不一定详细罗列每个部门的“三公”支出。因此,今年6月能否看到2010年财政部“三公”支出,明年6月能否看到2011年财政部“三公”支出,还是一个问号。 在我看来,在有关方面公布中央部门“三公”支出总体情况之前,财政部门不妨鼓足勇气顺应民意,率先公开本部门的“三公”支出,以给其他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示范:一是展示财政部推动“三公”支出透明化的决心;二是提供一个让其他部门参考的样本——公开“三公”支出同样需要细化的样本。 毫无疑问,财政部预算公开所体现的“率先”、“首次”,表明财政部不仅在超越自己,而且也给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树立了预算公开的榜样。不过,鉴于财政部拥有特殊的预算管理职权,也鉴于财政部是预算公开的主要推动者,因此,财政部部门预算透明度还有待提升。一般而言,预算收支编列从粗到细分为“类、款、项、目”四个层次,而财政部预算公开目前只到“项”,还没有到“目”,应该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