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红好不好?自然是肯定回答的占绝大多数,笔者也持肯定态度。不过,少数公司推出的高分红方案,却让投资者难以真正得到实惠。 据不完全统计,在年报披露结束还有一个月的时候,目前推出每十股派现金10元以上或者每十股送转10股以上的公司已达30家以上。现金分红的最高达到每股派2.3元,这无疑是监管层鼓励现金分红的一种体现,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受到市场欢迎的。但是,以往市场追捧的高送转今年却受到冷落,在公布分配方案后,公司股价大多出现持续回落,追高介入的投资者大都被套,落入“高送转陷阱”。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推出高送转的公司以创业板和中小板居多,特别是创业板公司占据半壁江山。这些创业板公司多数有着高发行价、高股价、高市盈率等“三高”的特点,又大都是上市后首次分红,超募资金和历年积累的利润大大增强了其高送转的能力,高送转的创业板公司,其每股公积金多在15元以上,而且送股也好,转增也好,属于“左手倒右手”,不需要现金支出,不会给公司财务状况带来多大的影响,但股价却会因除权而回落,不再会因股价过高而“扎眼”,而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个人持股只是数据上的变化而已,想要盈利只能寄希望于填权。但是,高送转后的公司高市盈率并未变,公司的成长性能否维持这么高的市盈率仍是疑团。 从二级市场的运作来看,以往的那种利用高送转先拉高股价,然后在消息公布后“见光死”的情况任然存在,在公司的成长性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填权只是“浮云”,过度追求高送转股容易落入陷阱。 即使是对于高现金分红股也要辩证地去看,从目前这些高现金分红的公司来看,由于其股价高企,其分红折算成股息率的话,没有一家公司超过了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如果扣除红利税就更低了,这意味着投资者在股票二级市场上有风险的收益率还不如无风险的银行存款,因此,表面上看部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很高,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整体收益率却不够。此外,对于那些刚上市不久的公司来说,其发起人股由于其成本低,现金分红给其带来的收益是十分丰厚的,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则不然了。因此,盲目追捧高送转股绝不可取。 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投资思路,以往追捧高送转的方法不可简单复制。成长性要与现阶段估值水平有机结合,过于偏向其中一种操作思路都是不可取的。大盘蓝筹受市场冷落已经很长时间了,其年报大都依然亮丽,分红方案虽然绝对数目不如一些高送转公司,但股息率却要高,而且很多都超过了同期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以几大银行为例,中国银行每股派现0.146元,股息率4.3%,建设银行每股派现0.212元,股息率4.2%,工商银行每股派现0.184元,股息率4%,即使扣除红利税后也均远超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而且这些公司的分红率都低50%,也就是说未来的分红潜力还很大,股价近期也没有出现较大波动,风险极小。 如此看来,高送转是上市公司送给投资者的“馅饼”,但有时也是不得不防的“陷阱”,也有法可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