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东莞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一份《2010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除年份数字不同外,该局2010年报告与2008年报告一字不差,这两个年份的报告与2009年报告只有少许说法上的差异。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所用数据完全一样。东莞市统计局副局长张永艳解释说,此事源于负责起草报告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数据核查,也没有请示相关领导,就擅自将报告挂上网(据《南方都市报》)。 不过,东莞市统计局的解释依然留下一串问号。首先,“起草报告的工作人员”姓甚名谁为何不说清楚,只是“严厉批评”该工作人员,对于相关领导失察的责任刻意淡化,这样的问责未免太轻描淡写。其二,如果说这一次是个偶然,那么怎么解释“乌龙报告”会连续两年出现,这到底是“工作上的失误”,还是严重的“失职”?再者,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应建立考核、评议、责任追究制度,东莞市统计局连续出现“乌龙报告”,这样明摆着的问题,局领导和上级政府部门为何没能发现。 很明显,敷衍了事绝不是个别工作人员,从东莞市统计局到其上级部门,对于信息公开的态度都有应付差事之嫌。碰巧的是,前几天人社部官网同样挂出了一份“乌龙报告”,虽然事后该部澄清说是“技术失误”,但是,在信息公开如此重大的事务上,出现了让人大跌眼镜的“失误”,相关部门对于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心,不免令人担忧。 可话说回来,即便信息公开年报发布严格按照程序,没有出现以上错误,它就能令公众满意吗? 2009年,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曾对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公开年报“打分”,结果全国只有9个省市区被认定及格。近来,各地信息公开年报的质量虽有上升趋势,但仍然有许多信息公开年报让人不忍卒读,年报公布“走过场”的现象依然严重。打开一些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年报就会发现,这些报告除了部门名称和数据不一样,格式版本基本雷同,官话套话多,实质内容少,成绩谈得多,问题谈得少。 而信息公开年报缺乏“含金量”,不能简单地怪相关部门撰写水平低,年报只不过是对平日工作的总结,平日的工作如果乏善可陈,即使是生花妙笔,又能写出什么出彩的内容。 自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至今,4年多已经过去,虽然信息公开在一些地方和部分领域获得长足进步,但总体而言,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与公众对于信息公开的期待,依然有不小的距离。许多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似乎有些不情不愿,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在此方面,北京算是做得比较好的,最近北京公开公车数量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政府信息的“申请公开”,常常困难重重,一些行政机关不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和比例有逐年走高之势。 所以,表面上看,“乌龙报告”只是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年报文本水平的质疑,但根本上,还是对某些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的不满。面对这样的民意,强化制度约束和行政问责,让更多政府部门提高的信息公开主动性和自觉性,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