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户籍吸引社工能热多久
2011-04-01   作者:陶短房(学者)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在近期北京社工招考中,共有4.6万多人报名竞聘1000个岗位,热度超过不久前北京市公务员招考13:1的考录比。(3月29日《中国青年报》)如果仅从这一数字看,北京社工岗位绝不会有不敷需要之虞。但另一组数字却兜头泼来冷水:北京市社工缺口1万人以上。
  一方面大批求职者挤破门槛,要涌入社工队伍,另一方面社工的缺口又如此之大,这一戏剧性反差的背后,揭示了怎样的秘密?
  据介绍,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考的社工,对工作经验等均无特别要求,录取后如果连续两年考评合格,就可获北京市城镇集体户口;且有消息称,今后北京市各级政府机关招考公务员,具备社工经验和北京户口的社工将获得“优先录取的重要条件”。
  显然,如此反常的高考录比,和优惠条件息息相关。近年来一系列涉及房、车、子女就学、医保社保等民生重大政策性的调整,户口成了关键性、决定性的“硬指标”。当然,也正是鉴于社工的巨大供需缺口,有关部门才给出了如此丰厚的政策优惠。
  但是,这样做真能解决社工的供需矛盾吗?
  倘若大多数拼命挤进社工门槛的应征者,其目标都是冲着优惠政策而来,一旦达到目标,就很可能不再守着这块“敲门砖”,而是赶紧另攀高枝,寻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如此一来,北京很可能陷入每年招募大量社工、每次招募门庭若市,但社工缺口依然如故的怪圈。一方面,社工出现“结构性短缺”,即编制不缺,招考不缺,报考的也不缺,但基层服务需要仍满足不了;另一方面,大批以留京为目的的应届毕业生通过社工的跳板,名正言顺地成为北京居民,并在蜻蜓点水后,甩掉“旧包袱”另谋高就。
  众所周知,社工是服务性、社区性、民生性都很强的工作,国际通行的惯例是更鼓励本市甚至本社区人士参与服务。
  与之相比,北京的社工体系,存在着社工“结构性短缺”的漏洞,两头不讨好。北京和中国的许多城市,已经或即将步入老龄化社区的行列,社工的需求会更多,供需缺口也会更大,有关方面应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避免因政策性鼓励不当,造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怪现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石家庄放宽户籍政策考验“限购令” 2011-03-18
· 北京本地户籍家庭可有两套房 2011-03-09
· 推进户籍改革关键要夯实社保体系 2011-03-07
· 贾康:限购挂钩户籍治标不治本 2011-03-05
· 贾康:限购挂钩户籍治标不治本 2011-03-0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