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销售商品住房9.3亿平方米,算下来大约900万套;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比去年全年商品房供应总量多100万套。保障房建设总量首次超过商品房,这到底是福还是祸,正在引起学术界的一场大争论。 有人认为,始于1998年的住房货币化改革,使得城市百姓由过去福利分房转变为到商品房市场购房。一下子让政府回收了大量的沉淀资金。这极大地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和企业负担,也缓解了由房源少、需求多而导致住房分配不公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也有人反思说,中国的住房改革缺了一条腿:少了解决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保障制度。一个成熟发达国家的住房市场都是商品房市场与保障房制度并行的。 有人说,中央政府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这几年不断探索保障性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和建设保障性住房。特别是从去年开始,通过落实地方政府责任,确立了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今年又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未来五年达到3600万套。我国住房市场、住房体制里的短腿正在加速接上。特别是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首次超过商品房总量,有人担心这种计划经济大于市场经济的回潮,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极大的困惑,有可能会把政府财税收入吸干而捉襟见肘。可是赞成的人则认为,建设大批保障房意义重大:首先,解决了几千万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也体现了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有人担心,当房地产市场停止运作之后,各级政府因无税可收无地可卖,当然也就无钱可挣,到最后就无钱可投在保障房上面了。而赞成的人则乐观地认为,中国保障房总量首次超过商品房,预示着一个由政府和市场两手解决住房问题的住房体制正在加快完善,预示着中国持续多年的房价走高预期有望出现拐点,预示着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带来的巨大金融风险有望快速化解,预示着发烧的房地产产业有望恢复健康、安全。 当然,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走势将会如何,最后只能靠最终结局来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