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回放 |
|
|
三成上市公司去年不分红
30家连续十年“铁公鸡” |
北京晨报 2011-3-31 |
在利润稳步增长的同时,今年上市公司分红意外地出现极端的情形:一方面,超过10%的公司分红相当“给力”,每10股的送、转比例超过10股;另一方面,少数“铁公鸡”一毛不拔,自上市以来长期不分红。 |
|
|
|
|
|
|
延伸阅读 |
|
|
国外资本市场分红的惯例 |
在西方成熟市场,上市公司均有着透明的股利政策和长期的分红措施。多数公司一般都有事先确定的目标分红金额或分红率,即便公司当期盈利降低甚至亏损,公司也力争保持既定股利政策。通用汽车、可口可乐、美国铝业等股票数十年来保持一定数额的派现,其股票被兼顾固定收益和成长价值的投资者长期持有。在“金砖国家”中的巴西,该国公司法要求股份公司必须在其公司章程中规定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盈余进行现金分红,且比例不得低于盈余的25%。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的公司法也要求股份公司每年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盈余进行现金分红。 |
|
|
|
|
|
|
视
频 |
|
|
|
|
|
|
|
|
声音 |
|
|
·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贺强 |
上市公司只索取不分红的做法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在加强对一些股份公司的制约之外,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分红机制更重要的是引导整个市场健康、完善。 |
·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黄学军 |
每年都能固定拿出利润一半以上进行分红的沪深上市公司太少。相反,“高转送”倒是愈演愈烈。 |
·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
送红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没有实质性变化,只是将原来的一股变为两股,但这绝对是个1+1大于2的划算游戏。 | |
|
|
| | |
|
|
|
谢宏章:解决分红问题是当务之急 |
分红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A股投资者获得投资收益的方式由依靠分红回报转向依靠股票差价,这不利于培育资本市场长线投资理念,不利于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活力,也不利于构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详细] |
|
|
夏芬娟:“测谎仪”,测出公司质地 |
财经作家刘仰将按时发红利比喻为公司经营的“测谎仪”。其逻辑是,发不发红利,非常考验上市公司质地。因为要发红利,公司就必须有大量的现金;要有现金,公司就必须实现真正的收入,而不能只是账面收入。[详细] |
|
沈源琼:上市公司缘何成为铁公鸡 |
在具体执行中缺乏有效的措施,使分红在更多层面上只是上市公司的自选动作而非法律严令的规定动作。分与不分,多分与少分,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兴趣、态度。换句话说,分红主动性不足,约束力不强,使得部分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极为薄弱,导致少分红甚至不分红的问题愈演愈烈。[详细] | |
|
分红也要讲理性 |
|
|
|
黄湘源:上市公司分红是真慷慨还是假大方 |
所谓“慷慨分红”,只是对大股东慷而且慨,对于收益率只有1.24%,甚至更低的小股民说,是丝毫也谈不上什么慷慨的。相反,如果因分红方案实施前后股价下跌而导致负收益,或者说由于掠夺性分红的短期行为而剥夺了小股民今后长期的分红权,那就不是慷慨,而是可怕的刻薄了。[详细] |
|
|
皮海洲:现金分红并非越多越好 |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提倡理性分红,既要给予投资者以必要的回报,也要兼顾企业发展的需要。个别上市公司高比例分红,有向控股股东、大股东或公司高管输送现金的嫌疑。[详细] |
|
桂浩明:公司分红要有战略思路 |
有关公司分红战略问题,应该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来讨论的。人们应该谴责的是公司对股东权益的漠视与不尊重,但是其标准并非是公司是否分红,而应该是包括分红战略在内的各种具体的企业行为。[详细] | |
|
如何让上市公司不吝分红 |
|
|
|
曹中铭:将高管薪酬与现金分红挂钩如何 |
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在上市公司分红问题上同样如此。欲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其实施资产重组的门槛,亦应与分红挂钩。如果分红不达标,不妨取消其资产重组的资格。相信如此一来,上市公司的分红无疑会更加积极。[详细] |
|
|
皮海洲:怎样让上市公司多分红 |
比如让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情况挂钩,这可以抑制上市公司只顾给高管加薪却不给投资者分红局面的出现。特别是有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翻番,但对投资者却一毛不拔。这无疑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一种保护。[详细] |
|
陈岚桦:上市公司分红更需强化制度 |
在西方成熟市场,上市公司均有着透明的股利政策和长期的分红措施。多数公司一般都有事先确定的目标分红金额或分红率,即便公司当期盈利降低甚至亏损,公司也力争保持既定股利政策。这也与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督有关。[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