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或成为吸纳过剩流动性最佳“资金池”
2011-03-29   作者:乐嘉春(经济学博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如何消解或吸纳当前国内过剩流动性,这是现在和未来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但是,流动性过剩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来讲并非坏事,反而可以加速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A股市场有望成为吸纳过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资金池”,资本市场也将进入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发展新阶段。
  其实,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是复杂的。首先,货币超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当前货币超发规模很难估计,但确是眼下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其次,导致货币超发的因素还包括刺激经济复苏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持续的贸易顺差等。因为,投资需求历来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投资高投入需要更多发行货币来支撑。而贸易顺差规模越大,意味着外汇占款的大幅增长,对冲的结果必然导致货币供应的持续增加。再次,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会吸引外资持续流入国内,但国内投资渠道狭窄,又会导致储蓄率居高不下。上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如何消化或吸纳庞大的市场流动性,或者说,如何引导过剩流动性的流向及流速,这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目前来看,鉴于目前中国通胀仍有较大上涨压力,庞大的过剩流动性不宜过多引入实体经济,因为短期内将过剩流动性引入实体经济,会推动经济较快增长,但货币超发已引发人民币实际购买力下降,部分价格管制导致隐性通胀,这些因素都将导致通胀压力不断上升风险。眼下,我们需要通过放缓经济增长,实现抑制通胀目标。这样看来,实体经济并非是吸纳过剩流动性的最佳场所。
  这样,市场自然会联想到应当将过剩流动性引入到投资市场,但又惧怕由此会引发资产价格泡沫膨胀风险。鉴于去年以来房地产调控趋于更加严厉,过剩流动性可能会持续流出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反倒可能成为中国当前吸纳过剩流动性的最佳市场。
  但是,在目前A股市场运行结构下,如果放任过剩流动性持续流入A股市场,短期内可能引致股票市场趋势的大幅向上,现在已有人据此宣称上证指数将达到万点。尽管A股市场成为吸纳过剩流动性的重要“资金池”是件好事,但在通胀压力尚未实质性缓解情况下,这也可能引起股票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并对实体经济波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做到“两全其美”——A股市场既可以成为吸纳国内过剩流动性的主要资金池,又可以达到防止股票的价格非理性上涨目标,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笔者观察到,最理性的选择或许是增加目前A股市场的市场容量,让持续流入的过剩流动性被不断增加的市场容量所吸纳,这样就不会产生令市场担忧的资产价格泡沫问题。确实,中国正循此思路并朝着这个方向探索。例如,目前监管层正在力推“新三板”试点,并筹划开设国际版,还积极鼓励大型国有上市公司“推动整体上市,提高资产证券化比例”,这些举措都是通过有效扩大现有A股市场容量,尝试吸纳当前国内市场的庞大过剩流动性。可以预期的是,结果之一是不会因为过剩流动性的涌入而引起股票价格的非理性上涨,结果之二是在吸纳了扰动经济的过剩流动性同时,又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平稳增长,如开设“新三板”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可以缓解它们的资金紧张状况。
  如此看来,通过扩大A股市场容量来吸纳国内过剩流动性,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抉择,其影响也相当深远。如果据此推进与实施,中国资本市场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考虑到扩大A股市场容量等同于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这一智慧选择将有助于充分发挥股市政策措施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一定作用与影响。这一战略抉择也被市场誉为“积极的股市政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本周八只新股发行 2011-03-29
· 二季度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不大 2011-03-29
· 流动性宽松依旧 A股弹药充足 2011-03-29
· 蓝筹股决定大盘攻关成败 2011-03-29
· 中信证券拟启动H股发行 2011-03-2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