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品牌建设亟待常态化
2011-03-29   作者:傅盛裕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今年1月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名单,80.44吨依云矿泉水因亚硝酸盐超标赫然在列,同为进口产品的多芬沐浴露、百事饮料浓缩橙汁等也因各种原因遭遇“喊停”。与此同时,国内知名肉制品企业双汇集团也因子公司使用“瘦肉精”生猪身陷舆论漩涡的中心。
    同样遭遇危机,洋货与国货的际遇却大相径庭。笔者发现,每年曝光质量存疑的洋产品,往往销量并不会受到显著冲击,或者一时受影响,过一阵子仍能翻身,重拾消费者的信心和期望。倒是国货的质量问题一经曝光,立即引来口诛笔伐,不仅对该品牌的信心一落千丈,甚至由局部问题“株连”到整个行业。对于这般强烈反差,多有论者将其归因于“崇洋媚外”,成见作祟。笔者倒以为,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但同是产品遭遇危机,市场信心及期待却截然不同,原因在于是否做好了品牌的长期经营。
    洋货比国货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得益于透明、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得益于明确、及时的信息披露,这些都为洋货“加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市场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在塑造品牌形象、建立消费者好感等方面,洋货棋高一着。本处于国外中低档消费水平的某冰淇淋品牌,远渡重洋、摇身一变,实施标准化作业,提供舒适的用餐条件和温馨的服务,一举在中国年轻人中开拓了市场。产品创新也是洋货打造品牌的重要手段。拳头产品更是不断试水,添加新配方、新口味,永远给消费者带来新意。反观一些国内品牌,倒并非质量比不过洋货,有时是因为市场策略上的疏失让品牌岌岌可危,这确实令人惋惜。
    向洋品牌学什么?笔者以为,对品牌一以贯之的培育和维系值得国有品牌好好研究,不能在危机公关时才认识到品牌的分量。对于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的品牌,只要产品出现的问题不超出一定的容忍范围,消费者仍旧愿意认可并继续支持品牌的发展。事实上,许多大品牌的发展过程,都是不断遭遇挫折并寻求解答的成长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时时挂心、时时反思的品牌,哪怕初时孱弱,也终将蔚为大观。对于国货来说,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到品牌的价值,一些品牌策划也做得有声有色,但在日常品牌维系、企业文化塑造等“耐力跑”项目上仍需发力,归根到底,消费者愿意购买国货,也需国货珍视自己的“羽毛”,将质量视作生命,将品牌建设视作每天的必修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日本地震不应是中国货币政策考虑因素 2011-03-18
· 部分国货国内售价比国外高3倍 2011-03-10
· 部分国货在国内售价比国外高约3倍 2011-03-10
· 量化宽松政策:美国货币倾销新形式 2010-11-16
·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 2010-10-2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