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U”,一个德语的缩写词,意思是“在核电站中可能发生的、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必须事先加以防范的高危事故”。自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危机以来,这个平日不大常见的词在德国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上使用率飙升。而且在德国人看来,福岛核危机不仅是“GAU”,还是个“Super
GAU”。
福岛的核危机在德国社会掀起新一波对核电安全的强烈质疑和对核能利用的大讨论。德国人对核电安全的担忧由来已久,如果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而引发的严重核辐射污染还在很大程度上被德国人认作是苏联的老旧技术所致,那此次福岛的核危机则让德国人彻底震惊。
在德国人眼里,日本是一个极端守纪、科技发达的国家,且还有全球领先的核工业标准。而就在这样一个国家,仍然发生了核反应堆失控的事故,这说明使用核能存在着巨大的、人类不能掌控的风险。在德国人看来,福岛核危机证明,核能利用是建立在“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的前提之上的,而这样的前提基本是不可能成立的。
在“反核”舆论几乎一边倒的强大压力下,德国总理默克尔先于3月14日宣布,暂停去年通过的“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3个月,在此期间,德国将对国内17座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地彻底检查。次日再次宣布,德国将暂时关闭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7座核电站。
其实,德国政府2002年就通过一项“核电逐步退出”的法令,确定到2022年左右关闭境内全部核电站。但在核电存废这个敏感话题的背后,是民意与现实需求及其电力巨头利益的博弈。一方面,多数德国民众支持关闭核电站。而另一方面,目前德国用电总量中有近四分之一来自核电。尽管德国近年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较高,而且可预期的发电量达不到现有核电的总量。而据德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的估计,如果让德国的电力巨头们在建设下一代绿色能源和维护现存核电站之间做出投资选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在现有条件下,延长核电站的使用期限,相关企业依然能够从中获益。据德国西德意志银行的测算,以延长使用8年计算,仅德国电力巨头之一的意昂集团(E.ON)就能获得86亿欧元的利润。在利益权衡中,2010年10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现有17座核电站的运营期限将平均延长12年。由此,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将由2022年前后推迟到大约2035年。
日本的核危机又促使德国朝野上下重新思考现行的核能政策。去年通过的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本就备受质疑,默克尔的3个月暂停计划更被反对党和反核人士认为是政府的缓兵之计,要求政府马上采取完全放弃使用核能的政策。但默克尔已经表态,德国需要核能,至少在现阶段,核能必须充当其他可再生能源成熟前的“过渡技术”。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德国最终还是要退出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