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粮价与高油价一样正成为全球面对的“共同敌人”。全球流动性泛滥、席卷全球的极端天气以及近期中东地缘政治动荡和利比亚危机升级,使全球各类基础商品价格在流动性、供给失衡以及突发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速上涨。全球似乎在高粮价的推动下失去了稳定的方向,高粮价将是全球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今年以来,全球粮价开始加速上行,1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231,比上月上升3.4个百分点,已连续7个月上升,为粮农组织1990年开始统计全球食品价格以来的最高。除肉类价格保持稳定外,其他食品价格1月均大幅上扬。
农产品具有越来越明显的能源属性。这主要是近年来原油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加大。例如,美国近年来积极制定利用玉米等粮食开发生物质能源的规划,乙醇生产行业对玉米的消耗大约占美国玉米产量的36%。受此影响,美国玉米库存量及出口量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玉米库存用量已跌至15年来新低,库存销售比降至前期的一半。美国玉米出口量为5000万吨,占全球玉米出口总量的55.6%,粮食的能源消费需求的扩张对全球谷物市场供需恶化的形式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前,利比亚局势升级导致国际油价加速上行。对新兴市场而言,油价飙升可能快速推升食品价格,导致硬着陆风险提前到来。新兴市场CPI构成中,有30%至50%与能源和食品价格相关。从油价飙升到食品价格快速上扬,主要有两个传导机制:一是食品生产依赖于诸多能源密集型的投入,两者价格传导时间不超过两个月;二是石油价格上升可能导致以玉米制造生物乙醇与生物燃料的需求上涨,从而减少粮食与饲料的供应,普遍推升农产品价格,因此,未来高油价导致高粮价的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
就我国情况而言,国内成品油进入涨价的上升通道,农产品的上涨在所难免,因为国内粮食的生产成本与油价密切相关,成品油的上调是因为石油价格的上涨所致,而粮食的生产过程需要的化肥、农药、塑料膜等农资都是石油的衍生品。据相关资料统计,2009年我国主要产品仅机械作业费和化肥费用就占了粮食成本的30%以上,这两项费用占比重则更大。所以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传导至国内成品油跟涨,会导致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肯定会带动CPI的攀升,将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率越来越大。
而从长远看,粮食安全可能是中国未来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今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另一方面,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的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外部情况看,在国际资本掌控全球市场的格局下,我国的粮食产业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低端制造,靠天吃饭”,粮食生产极易受制于天灾和人为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