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疲弱拖累扩大内需
2011-03-21   作者:王亚玲(哈尔滨银行投行部首席研究员)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央行16日称,今年第一季度,居民收入向好,但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储蓄意愿更高,消费意愿则降至1999年来最低。如果这种消费意愿低迷之势持续,将不利于当前我国扩内需政策的贯彻落实,更不利于整体经济稳定复苏、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我们认为,消费意愿降至最低,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近期高涨的通胀预期直接削弱了居民消费意愿。2011年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北方干旱导致的粮食上涨预期持续增强;春节后各地的用工荒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长期趋势;近期北非和中东政局动荡、日本大地震等因素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再次快速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存在会部分抵消政府治理通胀的效果。
  其次,除通货膨胀预期外,影响居民消费信心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其他因素仍然较多。诚然,20%的高收入阶层成为了高档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但这仍然无法掩盖80%的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的现状。面对持续上涨的高房价和横亘在居民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养老、医疗、教育、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居民消费意愿降至最低就成为必然。
  最后,我国扩内需中的消费驱动力有待大力提高。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长期处于主导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前,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国工业品生产能力大幅攀升,进而拉动投资增速高涨。金融危机以来,外需迅速萎靡,中央政府推出规模强大的扩内需计划刺激经济复苏,内需包括两方面:投资和消费,此轮扩内需计划更多是依赖投资,消费仍然处于弱势。但要注意的是,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投资仅仅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升级才是扩内需的根本动力。
  值得欣慰的是,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消费在扩内需中的弱势问题,正在采取宏观和微观方面措施提高消费对于扩内需的动力。
  针对2011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1月份的央行年度工作会议和3月份的《2011政府工作报告》均将“防通胀”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工作任务,致力于通过回收流动性、价格干预等手段控制物价上涨。
  为了提高居民消费意愿,近日发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使居民收入增长,提高消费能力。此外,规划还提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升消费信心。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去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首次明确消费处于投资和出口之前。《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总而言之,消费是普通居民幸福指数中最重要的参数,是社会再生产的催化剂,是我国扩内需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根本保证和原始动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居民消费意愿降至12年新低 2011-03-17
· 央行:居民消费意愿降至最低值 2011-03-17
· 通胀预期下居民消费行为新变化 2011-01-13
· 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2010-09-16
·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十点建议 2010-01-0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