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遏制发行人超募,最近新股上会对首发比例严加控制。有投行人士透露,近期上报的首发项目,多数中小规模发行人的IPO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均不超过25.1%。据悉,25.1%或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小规模发行人首发比例的上限。
自2009年新股实行市场化定价发行以来,包括高超募在内的“三高”发行现象就一再受到市场诟病。虽然去年10月管理层又对市场化发行制度进行了第二轮改革,但这丝毫无碍“三高”发行的延续,超募现象仍然严重。以今年的新股发行为例,年初至3月14日,75家首发公司共超募资金585亿元,超募比例为4.68倍左右。遏制超募,已成为新股发行制度必须面对的问题。但通过控制新股首发比例来遏制超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超募问题,对遏制超募的作用较为有限。
超募资金之所以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新股发行价格过高,而不是新股首发比例过高。实际上,由于股本结构的不合理,A股上市公司的新股首发比例普遍都很低,基本上就在25%(大盘股在10%)附近,通过对首发规模的人为控制,达到抬高发行价的目的。可以说,新股高价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严控新股首发规模的结果,而新股发行价格抬高了,即便新股首发规模略有削减,也同样会出现大量的超募。以山西证券为例,虽然首发规模从6亿股削减到4亿股,但由于中小板新股的定位明显高于主板新股,最后山西证券在中小板的高价发行导致其募资金额一点也不比在主板市场发行6亿股的募资少。因此,要遏制超募,重要的是把新股发行价格降下来。控制新股首发比例,对于遏制超募来说是背本趋末。不仅难以真正遏制超募,相反还会将新股发行价格抬得更高。
之所以会出现背本趋末的现象,关键在于管理层目前仍不能正视市场化定价发行所面临的问题。中国股市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并不具备完全市场化发行的土壤。中国股市的新股市场化发行必须是在窗口指导下的市场化发行,而不能让市场化发行成为脱离监管的代名词。目前市场化发行已经完全脱离市场,成为对股市资源的一种掠夺。
所以,要遏制超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新股发行价格降下来。市场化发行不是不能搞,而是必须建立在窗口指导的前提下,把新股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的市盈率挂钩,明确规定新股发行的市盈率不能超过二级市场或二级市场同类公司的市盈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询价发行。这同样也是一种市场化定价发行方式,但较之于目前的市场化发行显然要理性许多。而依此发行,新股发行价格自然就会下降,超募也将因此而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