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日元或许是最没有悬念的国际货币之一。然而,伴随着大地震,日元的未来骤然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同时也迎来最好与最坏的评价。 3月11日地震当天,日元经历先跌后涨;此后,日元汇率震荡向上,3月16日纽约“过山车”般股市午盘,美元兑日元震荡下滑,盘中跌破80.00关口,79.98点刷新了6年以来最低点。 日元第一时间走低,自然源于地震的恐慌,属投资者本能反应。随着事态进展进一步明晰,日元随后走强,则主要来自于日元回流日本国内的预期,这一预期则基于地震救援、灾后重建以及支付保险赔偿金需求。 为什么负面信息会加强日元走势?摩根大通日本经济研究部门主管佐佐木融认为基于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拥有世界第二大经常账户余额、且没有大量来自海外的所谓“热钱
”这三点因素。日本负面事件将会产生如下结果:首先,可能将导致资金回流日本以弥补损失;其次,可能导致日本市场风险承受度降低,这将损害海外投资的兴趣,从而将引发净日元买入,由此贸易及收入双双出现顺差。他认为尽管日元未来几天可能出现短期贬值,但是未来几个月内将成为最为强劲的货币。 市场普遍认为上诉因素均支撑日元走强,而且不会发生日元抛售:日本国内投资者持有超过9成日本国债,海外投资者持有量与之相比非常渺小。尽管日经指数,14日至15日累计跌幅达16%暗示有不少投资撤离日本境内。然而从日元国际投资头寸来看,日元仍旧保持净进入,这意味着有更多资金流入日本境内。 日元近日走势也印证了经济学上的“破窗”理论:打碎一块玻璃,却可以滋生出玻璃的需求,对于厂家、行业都是福音——这一理论解释了地震之后GDP的反弹。一般而言,地震之后一般会存在GDP增速的加大,这也体现了GDP作为流量概念与国民财富作为存量概念的不同。 回溯历史,日元回流也得到数据支持。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0万亿日元,6433人丧生,104906间房屋被彻底摧毁。地震4天之后,美元兑日元攀升1.9%,达到100.23日元峰值,之后回落,随后又在地震后一个半月时升值,最终在4月19日跌至二战以后最低水平79.75——这一段时期日元升值幅度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都非常少见。虽然该时期日元升值不完全源于阪神大地震,然而这确实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 伴随着日元进一步走强,目前市场分歧也日渐加大。有人认为是日元汇率最好的时光,有人则认为是做空日元最好时机。与摩根大通等机构不同,法国巴黎银行就认为,日本目前不得不再次扩大负债,因而目前正是十年难逢的做空日元的良机,由于欧元区正面临加息预期,因此他们长期最看好的是日元。 进一步看,日本经济的昨日决定了日元的今天。上世纪80年代如日中天的泡沫经济破裂之后,日本由于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财政负债累累,超过GDP200%,财政赤字也超过7%,可谓富裕国家群中最为债台高筑的政府。与此同时,长期的萧条与不景气导致日本政府长期奉行零利率政策,日元在外汇市场一直走软,长久以来一直扮演着国际投机者最喜欢的息差交易中的低息货——他们通常借日元买入澳元等高息货币,赢取不菲收益,利差可高达7%,日本家庭主妇是其中主力军之一,她们也被统一称为“渡边太太”。 然而,日元汇率最终还是取决于日本下一步财经政策与货币政策,重建资金来源成为关键。3月16日,为了提振萎靡不振的日本股市,日本央行再次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5万亿日元的流动性,至此日本央行已在3天内通过即日操作向市场累计注资28万亿日元,累计高达31万亿日元,创下规模之最。阪神大地震损失仅为GDP2%,如今日本地震很可能成为史上最昂贵的地震。伴随着核泄露事件不断升级,世界银行初步预测日本经济重建费用超过1800亿美元,甚至有人认为损失将达日本
GDP20%。 日元的前景并不乐观,如果回流导致过高升值,则会进一步妨碍在地震中已经受到重创的出口,日本政府必然出手干预,与此同时,重建资金对于日本政府并不容易,对于日元走强并非福音。如今债务缠身的日本与20世纪90年代负债不到六成、居民储蓄率高达10%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日本主权债务危机升级的疑虑始终存在。面对国内党争不断、社会老龄化、产业空心化等严峻现实,可供日本政府的政策选择并不多,加税、发债、赤字货币化也就是所谓的“印钞票”是几个可能的举措。前者是政治自杀,发债则空间不多,印钞票可能会成为当下应急之举,然而如果如此,长期饱受通缩之苦的日本经济或许迎来通货膨胀,日元的信用将岌岌可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