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不应是中国货币政策考虑因素
2011-03-18   作者:黄小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日本9.0级大地震以及福岛核电站的核事故,重创了日本经济。由于中国电子、汽车等产业的上游位于日本,加之日本也是中国一个比较大的出口目标国。大地震给中国部分行业的顺利运转造成较大冲击。故而有分析认为,大地震延缓了中国的加息步伐。笔者认为,日本地震尽管对本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方面,暂时受到影响的产业链条最终会随日本的重建过程而修复。日本人面对地震灾害具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灾区的电子汽车等工厂逐步恢复生产应该在预料之中。此次大地震的特殊之处在于福岛核电站发生故障,不过,核电站毕竟不是核武器,燃料棒早已停止核反应,爆炸和辐射都是余热问题而引发的,目前泄露的总辐射量也相当小,就算最坏的情况发生,也不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只不过由于联想到核武器的巨大毁灭性,人们本能地产生恐慌,随着情况的稳定,恐慌会逐步消散。其它行业的生产,自然会尽快进入轨道。
  另一方面,即便是日本的产业链条迟迟不能恢复,也只不过影响到中国的部分产业的部分产品,导致这些产品生产能力下降,但不足以对全局经济构成威胁。如果日本产业链确定实质性受损,相关的替代性资源足以弥补,形成产业链的永久性转变。
  因此,日本地震不应该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考虑因素,一切按原有节奏运行即可。那么,中国是不是应该立即加息呢?
  从总体上看,由于最近两年流动性泛滥过于严重,为通胀埋下大大的压力,加之资产价格(主要是房价)上涨对物价(房租等)的影响日益显现,通胀压力仍然是严峻的。从短期数据看,2月份CPI超出了预期,PPI也居高不下,不过,作为先行指标的信贷量和货币量开始显示出积极的信号。2月份信贷增量为5356亿,更出人意料的是,M2增速降到了15.7%,已经回落到了16%的年度调控目标以内。货币信贷在中国的通胀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管为通胀找到多少理由,但每一轮通胀都与货币信贷的失控相伴随。
  2月份货币信贷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地降下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前期多次调高准备金率,压缩了银行的放贷能力;二是一二线城市推出的限购令,降低了对信贷的需求(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通胀与房价失控之间的关系)。
  从短期看,目前是巩固前期调控成果,观望信贷市场和货币供应量的时期,政策短期不宜再动。随着部分银行的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下降,为了缓解它们的流动性,或许可以再次以结构性的办法,差别性地降低其法定准备金要求,这也符合央行年初拟定的准备金率差别动态调整的政策思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日本地震影响全球经济 2011-03-16
· 中金:日本地震及核污染恐慌情绪望逐渐平复 2011-03-16
· 日本地震不会危及全球经济复苏 2011-03-16
· A股上市公司:日本地震影响不大 2011-03-16
· 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2011-03-1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