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的记忆或许是最终的坟墓”,诗人高桥睦郎不经意的黑色竟如一语成谶的惨白。3月11日,人类历史上级数最高的9级地震袭击“菊与刀”之国,地壳崩析、孤岛宛如一叶。海啸滔天,陆地变成泽国。千人丧命,万人失踪,更有结局难测的核泄,悲痛与惊惧是另外一层层巨浪,时时冲击着内心的岸角。 我们对遭此罕见大难的一衣带水邻邦深感同情,我们也对日本人民抗震的素养、协作和秩序深表敬意。在这一刻,我们愿为日本奋力加油,为日本尽力援手,即使这一刻我们愿承受一种弥漫其间的古怪暧昧的质疑。这其实延伸为一个从近代就出发的历史心境的纠结:日本,在很多方面,既是我们的镜子,也是我们的门槛。它在一种自发的民族压力观下率先“脱亚入欧”的全球化,它强化了一种同仇敌忾的集体主义生存意识,它建立最成熟威权主义的官僚经济刺激体系,它令我们羞愧地保留了源自东土的精致文化。近代无数仁人志士去东洋刻苦学习,即使后来选择了与它对立的原则。偏居一隅的扶桑提供了一种既让我们向往,又往我们吃惊的分裂性:以至于敬意和疏离始终伴随、挥之不去。以至于我们既以日本经济前车之鉴来规戒自己,又以日本制造和管理的出色能力来估量自己。就像这一次,我们既以沉痛的心情来看待这场地震,又以肃然学习的姿态来观察这场地震。 我们认为,日本强震将是塑造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经济政治走向的重要变量,也对亚洲政治经济生态产生深远影响。很多分析人士在短期波段上对日本和全球经济未来做了较多确定性分析——例如日资回流、赤字加剧、车企全球产业链变局、能源价格先抑后扬等等,这些分析颇有价值,不过针对较长时间波段的趋势猜测却鲜见,我们愿意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首先,强震破坏日本经济,带来未来修缮与新建,日本赤字本已高度危险,又添新霜。化解赤字唯一路径就是经济强盛推动税收增长,兼之日本又陷入老龄化泥潭,以目前出生率而言,国内劳动力市场根本不堪其任。我们猜测,日本不沉之道,其首要必须拆除其强化同种的移民政策,效仿美国,以吸纳全球青壮来熨平封闭体系内的人口急剧变动。一旦日本解除严酷的移民管制,那么将会非常显著影响亚洲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同时对日本国内政治也会产生巨大冲击。 其次,日本是全球气候新政治的重要鼓吹力量,《京都议定书》便是一证。日本连续多年苛刻求己碳排放负增长,首功来自“核电立国战略”,核电占日本能源比例的节节上升,对应的是日本碳排放的不断下降。此次强震带来福岛核泄,很多人将其比作“三里岛核事故”,并让全球重新看待核能的成本收益,甚至欧洲开始卷起“反核能风暴”。可以预见,地震让日本核电遭遇极大损失,日本在震后必然重新大检查,核电在能源占比中将剧然下跌,而弥补空白的必然是火力发电(煤炭、石油)。这意味着,最激进鼓吹全球碳排放政治的势力无法维持过去的负增长,将面临碳排放急剧上升的尴尬。“哥本哈根会议”之后,防止“全球变暖”的全球碳政治已经崩塌,日本强震无非更加助推了一把。 再次,日元是国际拆息货币的主角,当然这因于日元长期的零利率政策,而日本强震将会导致突然出现与潜在GDP水平的缺口,从短期看,日元拆息交易弱化,返流国内,造成日元迅速升值。日本政府也会叫嚷着“破窗效应”来鼓舞经济。但长期看,GDP缺口对应的是更多更泛滥的日元货币,日本有可能会从此摆脱他们憎恶的通缩状态,但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有通胀就会有高增长,相反,日本可能是通胀上升、经济增长依然衰弱,但对全球来说,世界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块地方没有通缩了,流动性陷阱这个玩意不见了。凯恩斯主义者会非常不好意思,因为他们所推崇的刺激政策让全球进入了一个“深度大通胀”状态,它的灾难性现在还很难评估。而日元则从世界第三大货币角色上“褪色”,很难再跟美元欧元相提并论,变成一种沉沦黑暗中的“亚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