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软卧”终于顶不住了。
今年春运期间,上海到成都、重庆之间首开动车,实现夕发朝至,其中售价在千元以上的软卧和高级软卧成为关注焦点。春运高峰时动车软卧销售尚可,可当春运结束,千元软卧立刻无人问津。从本周起,沪蓉、沪渝动车的二等座席位从最初112个增加到了450个,票价在500元左右,座位取代卧铺,成为动车的主力席位。
在D字头、G字头动车中设置豪华席位、推出千元车票,铁路部门的解释是“要满足各种旅客的不同需求”。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投入巨大,对于铁路部门来说,通过营销推广,平衡投入与产出,也是必要之举。然而仅仅是简单地卖卖“千元票”,可行吗?
春运中千元软卧热销,并不能说明这种高价软卧真正受到市场欢迎,相反是许多旅客出于无奈的选择。人们回家心切,普通票和动车座票早已一票难求,千元软卧好歹比机票便宜,咬咬牙也就买了。春运结束后,沪渝、沪蓉间动车仍颇受欢迎,但多数人可以从容安排行程:买不到明天的座票,可以买后天的,何必为软卧花上一倍的冤枉钱?从当前的铁路余票信息看,沪渝、沪蓉动车座票座席天天几乎满座,软卧票总有200多张余票,动卧销售情况与春运时大相径庭。
“千元软卧”从热到冷,显示出市场之手的力量。其实从设置“千元软卧”本身,也说明过去习惯朝南坐的“铁老大”,正在尝试面向市场的改革与转轨。一位铁路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考虑到动车高铁会有许多商务人士乘坐,千元软卧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就像飞机头等舱一样可以成为很好的盈利产品。然而经过市场检验,目前这恐怕还只是铁路一厢情愿的想法,至少国内市场在现阶段还没有接受“豪华车厢”的概念。既然事实证明“廉价”还是当前多数旅客对铁路的最大要求,铁路部门就应该从市场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票价;想要一步登天变出“火车头等舱”,只能看着空荡荡的车厢浪费资源。
铁路朝着市场化方向探索,遇到的问题远不止价格一项。
3月初,上海铁路局开出“史上最慢动车”,从常州到上海的新开动车沿途站站停,历时3个多小时,比普通K字头列车还慢。铁路方面解释该动车主要服务沿途小站出行旅客,沿途地区政府也要求增开这样的停站动车,迫切希望通过动车带动经济发展。站站停动车,出发点也是出于市场的不同需求,但开车后上座率并不高:一些小站购票上车旅客寥寥,车上的旅客则抱怨历时实在太长,花的动车钱,享受到的却是“普通速度”。
对于铁路来说,个性化的新措施实行、差异化的新产品推出,是顺势而为的举动。但毕竟铁路出行涉及千千万万旅客,尤其是春运时更关乎民生之切,因此铁路的创新和探索,需要更多地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同时要有“及时纠错”的勇气和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