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去年初的海地地震,此次日本地震的威力是其700倍左右,前者曾造成逾20万人丧生,而在数百倍威力面前,日本死亡、失踪人数远小于此。专家表示,这同日本政府平时高度重视防震工作和防震教育密不可分。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指出,日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十分重视耐震减震设计,大部分建筑物都做到了七至八级设防。对一些难以达到抗震要求的房屋,政府出资补贴,采取整体加固或加固安全区的方式。对建筑物的“固本培元”为地震来袭设立了第一道防线。
完善的地震预警机制也为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助力不少。日本气象厅2007年引入一套“昂贵”的地震预警系统,经由观测最先到达的地震波,提前15秒左右预报地震,使民众有30秒左右的时间躲在桌下、关闭燃气或戴上头盔。
此外,日本广泛分布、均匀设置的专门和临时避难所为疏散的民众提供了庇护。学校校舍、操场和公园在充当避难所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方便人们找到避难所,社区给当地居民及外籍人士提供多语种引导手册。
身处地震多发国,日本民众树立了高度的防灾意识,从室内家具的摆设布置、起居习惯到所住楼房的紧急通道等,均处于“时刻准备着”的状态。“急救包”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里面备有可供两三天用的食物与饮水,还有应急灯、手电筒及电池、收音机和急救用品等。
在日本的一些社区中,居民还自发建立“自主防灾组织”,开展救助伤员、引导避难、灾时烹饪等多项教育及训练活动,类似组织在社区的普及率约达80%。
“防震要从娃娃抓起”,专家介绍,日本幼儿机构和中小学生的必带物品中包括一个“防灾帽”。这个“防灾帽”平时当坐垫使用,地震来临时就“变形”为帽子,用以减轻头部伤害。日本教育部规定,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防灾演习。这些都使防震意识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