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月11日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不仅是一场巨大的人道灾难,而且给日本主导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高效的救灾阶段结束后,围绕灾后重建所需财政支出的博弈,不仅将决定日本的经济能否较快恢复,而且势必成为日本震后政经走向的主导者。 比照1995年阪神大地震,“3·11”强震对于日本经济的破坏力更甚。而且,与1995年时的情况不同,日本经济从阪神复苏之时,没有背负现在的沉重债务。 根据日本财务省预计,到2012年3月本财年结束时,日本公共债务将从今年的11.3万亿美元增至12万亿美元,超过其GDP的2.3倍。这意味着,日本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历史上财政状况最恶化的国家。因为债务过大,今年1月和2月,国际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连续下调了日本的主权债务评级。 此前,日本债务危机并没有获得欧洲债务危机般的负面反应,原因在于日本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绝大多数债务又为企业和个人所有。这样避免了突然集中爆发不能偿债的风险。但是,“3·11”强震之后的大规模重建所需投资,特别是公共设施部分,不可能由企业或个人主要承担,而只能由政府承担,这一形势对于菅直人政府来说,或是严峻挑战。 地震前菅直人政府支持率不断走低的原因,不仅来自党内的政治献金事件,更主要就是来自债务危机的压力。一方面公共债务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所拥有的全球最大公共养老基金——退休金投资基金越来越难以支持老龄化社会,因此,菅直人政府坚持推动财政和税收改革,包括将现在税率为5%的消费税上调,以减轻政府压力,这一方案遭到了普遍反对,并导致了新财年财政预算案在国会的博弈空前激烈。 震后重建所必需的庞大支出,或许有助于菅直人政府的预算案通过,甚至为计划于6月开始的税收改革扫除障碍,从而稳定其执政地位。但是,短期的“灾害红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府陷入的财政困境。菅直人政府需要在巨额债务和庞大的震后财政支出方面做好权衡,既要能使重建顺利进行,又要保证现有的公共服务水平不致下降引发民意流失。 鉴于日本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11”强震还将令国际经济出现新的变量。此前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不确定因素集中在欧洲债务危机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日本震后的政治、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将成为第三个重要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