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账办教育我们是在透支未来
2011-03-09   作者:陈小二  来源:红网
 
【字号
  比起对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动辄万亿的“慷慨”投资规模,10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还未到4%。在捉襟见肘的经费面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则表示,4%一直达不到,可能是由于“我国和国际上统计口径不一样”。(3月8日《中国经济周刊》)
  根据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规定,我国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如今,18年过去了,我们的GDP总量已经从90年代的世界十位左右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教育投入,却总是不达标。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曾经让多少老师、孩子潸然泪下,可现实却是,有多少老少边穷地区的老师开不出工资,有多少孩子们上不起学,有多少贫困家庭的父母独自承受着“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的辛酸?!
  按照1993年的情况,投入4%左右是当时的普遍衡量标准。但是,按照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已经为4.8%。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而我们在今天,已经跃居GDP世界第二的情况下,分给下一代的教育经费投入还是缺斤少两,不达1993年制定的4%标准。而众所周知,上述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远低于我国,平均到每个孩子身上,我们的孩子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有限。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是在以一种赊账的方式办教育。
  6日,广东省副省长宋海代表在广东代表团小组讨论时就表示,“中国的GDP质量并不高,很多企业都赚取微薄的代工费,虽然计入GDP,但却没有产生多少税收。”宋海指出,西方国家的第三产业发达,所以GDP的质量相对高些,4%的GDP投入相当于财政支出的10%至15%。所以,中国如果按照20%至25%的财政总支出来投入教育,是比较科学的。(3月7日《羊城晚报》)
  那么,从这个角度讲,即使达到了4%的标准,我们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不发达,我们就始终无法改变劳动力代工的局面,而GDP的质量始终也提不上去,周而复始,我们就会始终在代工大国的产业链上打转转。
  这让笔者想起一个故事,曾经有记者问一个放羊的孩子,放羊干嘛,孩子说放羊赚钱,记者又问,赚钱干嘛;孩子说,娶媳妇;又问,娶媳妇干嘛,答生娃;至于生娃干嘛,孩子答,放羊……以赊账的方式办教育,最终透支的只会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们必须目光远大,把教育搞上去。那么,怎样搞好教育,教育投资肯定必不可少,这早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共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教育欠账1.6万亿,何时还上 2011-03-09
· 对教育的“欠账”该结了! 2011-03-09
· 教育欠债源于缺乏问责 2011-03-09
· 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何时实现 2011-03-09
· 王玉芬代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2011-03-0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